第225章 逻辑(1 / 2)
达海讲述完,又是看向孙一,期待着孙一的推理。
孙一只觉得这故事太狗血,太刺激,翻拍成几十集电视绝对赚钱。
孙一问:“达海博士,我得先确定你刚才说的这些故事的可信程度。这些是你听说的小道消息,还是有别的可靠来源?”
达海回答道:“当时各种谣言满天飞,我不敢胡乱引用。这些都是我看到的额尔德尼的事后记录。”
“呃,就是说这是原始的官方资料……。也好,让我们先捋一遍看看都有什么事实,然后再推导。”
孙一一边回忆着达海的故事,一边总结:
“第一个事实,大福晋两次送饭给大贝勒代善,代善接受并吃了;大福晋一次送饭给四贝勒阿巴海,阿巴海接受但没有吃。”
“从这个事实上,可以推导出大福晋试图勾引大贝勒和四贝勒,也可以推导出妈妈关心儿子。”
达海思忖一下说道:“不错。大贝勒和四贝勒都已经丧母,大福晋这么作确实可以说是关心儿子,甚至还可以说是在帮助老汗王持家。”
耿秀才一边记录一边插嘴:“按照中原的礼仪,大贝勒接受母亲的吃食并吃掉,才是孝顺。四贝勒接受吃食但没有吃,是不孝!”
孙一提醒道:“耿参谋,我们不能以中原的礼仪来评判满侏风俗。不过,我们依然可以得出结论,大福晋送饭的事实虽然是本案的由头,却同本案无关。”
“第二个事实,大福晋一日遣人往来大贝勒家两三次之多。这点努尔哈赤已经自己给出了解释,他安排自己百年之后将大福晋和孩子们过继给大贝勒,走动多一些,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第三个事实,大福晋出席筵会的时候盛装打扮。这个,呵呵,难道不应该吗?我估计要是大福晋出席筵会的时候不打扮才事真正的罪过。”
“至于筵会上向大贝勒献媚……呵呵……这件事实在没有一个标准。要说举止失礼,按说第一个感到不舒服当然因该是作为丈夫的努尔哈赤,怎么可能是贝勒大臣们都感觉到了,努尔哈赤还丝毫没有察觉?”
“所以,这三件事实在理智上都同本案无关;但是,这件三件事在情感上,却成功地把努尔哈赤对达海的不满转化成了努尔哈赤对大福晋的怨恨。”
“据我们的分析,努尔哈赤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呃,就是说努尔哈赤做事追求完美,如果一旦这种完美的感觉被打破,他会愤怒,会不惜一切推倒重来……”
达海沉吟一下,道:“确实如此,先汗出身贫苦,要求下人很严格,下人一旦犯错,惩罚十分严厉。”
孙一看一眼贾道士,说道:“这点其实和明太祖朱元璋很像。也许天下的太祖们都有这个毛病……噢,耿参谋,这句话就别记录了。”
孙一接着说:“至于本案接下来调查出来的几个事实,大福晋给大臣的妻子送衣物做朝副,给村里人许多人赏赐,都只能说明大福晋不贪财,反而在替努尔哈赤收买人心……耿参谋,把收买人心这句话改成为努尔哈赤建立威信吧,反正都是一个意思。”
“不过,达海博士,这也是努尔哈赤最后饶过你的原因。你想想,如果福晋送东西就等于有了外心,男女都要处死的话,那么村里有多少人要被处死?大福晋岂不是成了……那什么……成了花痴?”
“所以,这件案子到此已经由一桩桃花案演变成追查大福晋的不明来历资产罪。”
“不明来历资产罪?”,耿秀才抬起头问,“有这种罪名吗?”
贾道士不耐烦地回答:“你个酸秀才,只知道翻看《大明律》和《四书五经》,人家努尔哈赤说有这种罪就有,说没有就没有,你一个小老白姓瞎操什么心?”
孙一接着说:
“最后调查的不明资产事实有如下几点:
第一,大福晋向调查祖成员,努尔哈赤的亲信护卫处藏匿了三包财物,结果被护卫知情后举报;这点十分十分可疑,大福晋有这么愚蠢吗?大福晋就不认识其他更可靠的人吗?三包东西是什么?为什么不经对质就直接杀掉最关键的证人——接受三包东西的女仆?
这其实应该是额尔德尼留给大福晋的日后翻案线索!
第二,在大福晋的大儿子阿济格处发现三百匹绸缎,在大福晋的母亲家里发现银两。这些都因该是事实。
可是,我有一个疑问,阿济格作为一名旗主,拥有三百匹绸缎是否正常?绸缎在爱新国很贵重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