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喷水式筏子(1 / 2)

加入书签

吃罢前晌饭,胡闾和糜子大姐都忙去了。孙一拐到灶台,扛起风箱就走。

铁木水战大胜爱新金国,靠的是先进的装备而不是人数。而装甲筏子的诞生,则完全是偶然事件。

王尔牛说得对,这一仗恐怕是要耗些时日,所以后方改生产就生产,该研发就研发,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就会冒出什么凌厉的火花。

中国古代用于烧火的风箱,在孙一看来绝对是一件高科技划时代的伟大发明。风箱的结构虽然简单,就是一个箱体里安置一个活塞,抽拉或推进活塞可以压缩空气,在风道里产生持续不断的风。可是要往大里说,风箱运用的科学原理可是涉及流体力学,帕斯卡压强公式!

孙一的简单推导是风箱既然能压缩空气,就能压缩液体。

压缩液体是什么?那就是液压机啊!

同样的结构,把空气换成水,把出风口换成出水口,风箱就变成了压水机啊。压水机用于农田水利不用说,至少先解决了孙一洗澡时用羊皮胎吊水上树的原始方法。

如果再进一步,反向使用风箱,就是说把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源,把风箱的拉杆作为动力输出,那风箱就妥妥地变成了发动机!

如果再进一步明确一下,以水蒸汽作为压缩空气,这就是伟大的——蒸汽机!

据说中国自汉代就发明了风箱,孙一相信只要稍微点拨一下,明代的工匠不定就会搞出什么让人惊喜的东西。

孙一找到一帮工匠博士,就是原来的工匠把式,几句话就把自己的想法说完了。

一名博士围着风箱转了两圈,一挥手招呼过两人把风箱泡进水塘里。

博士拉动风箱,果然从出风口喷出汩汩水流。拉动几次之后,水流逐渐变小,风箱变得轻飘飘的不受力。

“我看能成!”

这名博士麻利地拆开一块风箱挡板,取出风箱的活塞,其实就是一块比箱体略小的木板。

这块木板的四周,固定了一圈密密的鸡毛和鸭毛,泡水之后,羽毛变湿变小不再有密封活塞的作用。

博士道:“把羽毛换成皮子,不太漏水估计就能行。”

立刻有人找来羊皮的下脚料,剪成长条,用鱼胶固定在活塞四周。

博士再拉动风箱,风箱骤然变得沉稳有力,从原来的出风口一股急流喷射而出,水柱足足扬起四尺高。

孙一没想到,从风箱变成“水箱”居然如此简单。

博士断言:“爷的风箱是烧火做饭的,如果换成炉匠的风箱,效果估计会更好!”

孙一问:“炉匠的风箱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有人回答:“炉匠的风箱出风大、还特别结实。家里做饭用的风箱是用木板做成个扁四方的箱子,炉匠的风箱是用整根的圆木中间挖空,做成一个桶一样的腔子,两头再用木头堵上,拉的时候得两个小伙子搭手才拉得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