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惊吓(2 / 2)
他认出那一处门亭上刻的字——‘阴曹地府’,至于旁边大树上另外的四个字,就有些认不全,像是古隶书。
虽说这个时空的文化断绝,阴阳学说也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里面,但民间传说还是有的,只是不大详细,就比如说,阴曹地府的鬼门关,比如说十殿阎罗,还有十八层地狱,吴宓也隐隐约约地听说过。
可传说归传说,谁也没真正见过。
如今,吴宓居高临下,就真真切切地看到了冥河之水,看到了里面的枯骨,还看到无数的彼岸花,他本身对这些传说知道的不是很清楚,可一眼望去,阴森恐怖,无法言说,顿时便有了那种感觉,这里就是人死后的魂归之地,绝不会错了。
吴宓脸上并未变色,身体却更加僵硬。
哪怕是皇帝,也怕见鬼神。
然后,他看见那个考生大跨步地穿过一座桥,脚底下踢踢踹踹,愣是一路上把各种拦路的枯骨都给踹到了一边。
他心里那种发毛的感觉,居然慢慢消散:“……杨先生,这学生是谁?”
杨蕴秋扫了一眼他的号牌,是十三号,就笑道:“我看过前面的登记表,十三号的考生叫崔怀信,不是什么名门世家,家里很穷,可能自幼随父亲到山里打猎,走夜路走多了,所以胆子比别人更大了些。”
岂止是更大一点儿,这孩子从头到脚过关过的不要太容易,一开始廖燕甚至以为,幻术根本就对他不起作用,后来才知道,人家是真心淡定。
瞧那模样,哪里是在地府?简直像是闲云漫步于夜色之中了。
“这小子有前途。”
娃娃笑道,“可惜,下面的考试没准儿不容易过关。”崔家现在家贫的很,他死了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多病,家就败了,恐怕没钱掏学费读书,认识几个字,能写个名字,大约也是他有个读了一点儿书的邻居在。
最高的程度,也就是勉强识得几个字。
既然让皇帝记住,只要不是很差,进入书院认真读书,前程应该坏不了。
不识字的崔怀信,反而是第一个通过考试的考生。
杨蕴秋直接让高义派来主持工作的下人们带他去食堂,先吃一顿饭,然后才到大堂里等待。
让这小子的淡定惊了一惊,吴宓心中的惊惧,也渐渐散去,人家一个贫家小子,还不怕阴曹地府,他的表现。也不好太差了,否则,岂不是让杨先生看笑话。
吴宓神色淡定地看完了整个考试过程,花费了整整一日时间。连饭都没吃。
连陈冲也没再多提半句回宫的事情。
如此机会。十分难得,陛下回宫去也不过是处理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到不如多和杨蕴秋打打交道,若能因此结交一位奇人,到比处理百八十本的折子更重要很多。
这次过关的考生,一共只有四十五个。
要知道。一天下来,一共参加考试报名的考生,有七百六十八人,只有四十五个,通过了考核。
高义担心的那什么学校宿舍不够用,食堂不够用,教室不够用的情况。暂时不会发生, 这四十五个,还有一关没过,说不定还会被淘汰几个下去。
不过。杨蕴秋已经决定,只要差不多,这些人他都收下。
第一次举行这样的考核,他有点儿把握不好,刷人刷的太狠,现在留下的人数就不算多,再淘汰,学校里可能真的会只有小猫三两只,他这个校长颜面上也不会好看。
照例是先吃饭,吃了饭,杨蕴秋就让剩下的学生去宿舍休息,明天一早儿,再进行第二轮考试——笔试。
吴宓也饿着,他年轻,还好些,陈冲却饿得有点儿眼花了。
按照高义的意思,他们应该安排一桌丰盛的菜肴,不好委屈了皇帝,杨蕴秋却没同意,只是随意地让翠微苑最近新培养起来的一个婆子,给烧了一顿家常饭。
蒸了一锅米饭,上面浇了一层厚厚的卤肉汁,加上烫了的蔬菜,还有红烧的五花肉,一人一碗。
吴宓也不嫌弃。
陈冲别看年纪大,胃口不小,一口气吃了三大碗,起码得一斤半。
吃完饭,小皇帝就很好奇地跑去看杨蕴秋出的试卷,当然是正经的试卷,不是那套收预科班学生的心理测试。
这试卷的难度,小皇帝自己看了,觉得都有起码百分之六十答不出来,不过,看了里面的题目,他是极为满意的。
吴宓别看年纪轻,在朝堂上还没什么话语权,但他可也是上一任皇帝花费了巨大的心力教导出来,且天资聪慧,并不比他那位太子哥哥差,自然能看出,出题人很明显有加强皇权,弱化世家在朝中的控制,增大寒门子弟入学和入朝为官的比例的意思。
这意思不算很明显,但吴宓本身也模模糊糊有这般想法,当然第一时间就看了出来,再加上题目无所不包,着实是相当出色。
吴宓看得高兴,一时间居然生出几分知己感。
杨蕴秋这时候笑道:“不如陛下来做这一届的考官,亲自给我这帮学生阅卷?”
他这般一提议,吴宓的眼睛就更亮了,连连答应,甚至还笑道:“先生,您不肯收我这个愚钝弟子,我却真心希望能入本书院读书,不知道能不能收我做个挂名弟子,让我也有机会聆听教诲。”
行了,这下连朕也不再自称。
甚至连陈冲也没有阻拦。
杨蕴秋沉吟半晌,也就点了头:“陛下要真感兴趣,闲暇时,到可来我们书院转转,看看这里的课程,可对陛下的口味,只是白龙鱼服并不合适,还望陛下想出门时,便带着御林军大大方方地过来,我相信自己的学生,绝不会因为陛下驾临,就耽误了他们的功课。”
事实上,就是那些学生想耽误,杨蕴秋也会让他们累得根本没有时间。
第二日考试,这些学生来时信心满满,一做题,各个满头大汗。
要不是杨蕴秋早就给他们说过,题目很难,能作出多少就是多少,千万不要答白卷,只要写上,就有可能得分过关,不写,绝对过不了关,估计有不少学生要受不了扔下卷子不肯考了。
虽说这些考生让考得外面焦,里面也糊,稀里糊涂地出了山门,个个哀叹不已,一丁点儿把握也没有,可杨蕴秋和吴宓看了试卷,还是有些满意。
四十五个学生,有二十八个,答题答得还算可以,虽然没有几个高分,但那是因为杨蕴秋本身出的题目就很变态,也怪不得他们。
事实上,只要能答对一些,他们这样平均年龄二十岁的少年,就能算得上少年英杰。
这二十八个大部分都是家境富裕,能读得起书的人家。
剩下的就答得很糟糕,像一开始在幻阵中极为出彩的崔逊,几乎没对几道题,但即便如此,又跑出皇宫来当考官的小皇帝吴宓,也没舍得淘汰他,眼巴巴瞪着杨蕴秋,看样子即便杨蕴秋淘汰了这小子,他也要安排人好生教导的模样。
“先让他进预科班。”
杨蕴秋毫不在意地大笔一挥,点了不合格的这几个去预科班读一年,补一补基础,其实,就是考中的这些,基础上也需要加强。
他的学校,可和现在大部分的学校不同。
考试结束,书院正式开课。
虽说杨蕴秋的这座书院,一开始就闹得沸沸扬扬,知名度很高,但一切还是要看成绩的,按照洪朝历来的规矩,三年一次,各大书院的学生们统考,排出优劣,距离下一次通考,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一年之后,杨蕴秋这个书院就要和别人争上一争,是龙是虫,到时候才能知分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