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出使之月(1 / 2)
“与血色三月相对,保大九年并不平静的四月刚刚过去,被大家笑称为‘出使之月’的五月到了。那个夏季最炎热的天气中,在各国之间的大道上,在海面上,明的暗的,总有各国使者以各种面目潜奔目标之国,满腹心事,满脸惶急,对未知的结果既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恐惧。”
——摘自南唐史官石砚所著《南唐书?林枫大事记》整个五月,除了林枫率队到辽国商贸、康仁杰一行到日本算作半次出使外,其他几个大国之间的使者队伍基本上没有停歇过,只不过,有的是大摇大摆、明车明马的,有的则是乔装打扮、潜隐行踪的。
这些大国中,南唐是最为轻松自如的。
进入五月份以来,拥有一连串战场胜绩的南唐摆出了天下大国的姿态,先是向后周派出一批使者,礼物依然厚重,文书措词依然优雅谦卑,但那话语的味道听起来就有些不对了。
使者递上的文书中说,大唐对吴越国的报复已经顺利完成,吴越甘愿割让福州一地,两国均已兵入库,马入山,息了刀兵,请周国郭威圣上不要再为此事担心。
南唐第二批北上使者尚未出发,来自楚地吉王李从谦的道喜奏章先到了,与他们同行的,竟然还有来自后蜀的贺喜使者。
近年来一直坚持“躲进小楼成一统、两耳不闻蜀外事”的后蜀后主孟昶不知道那颗“红鸾星动”,突然向风头正劲的南唐递上了贺喜文书,直接称南唐李璟为“东方的兄长”!孟昶本人公元919年出生,比公元916年出生的李璟小了3岁。
“合二为一”的两批使者顿时让金陵城内的欢庆气氛更加浓厚,心情畅快的李璟迅速向北方派出了第二批使者。
这一次,南唐使者呈上的文书更加直白简单,斥责南汉,蕞尔小国也,却一直贪心不足蛇欲吞象,三番两次出兵大唐桂管地区,大唐已经决意出兵南唐温州,小小惩戒一番。大唐在行使正义的过程中一定会呵护当地百姓,不误伤任何一名正直善良之人,请大周圣上万勿担心。
虽然文书表面上说得正义凛然,但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强势味道彻底惹恼了后周的文武群臣。
后周文臣们用辞尚算文雅,一众悍将直接在朝堂上泼口大骂,最后满肚子火气无处可发,全将矛头对准了在晋州城下损兵折将、有损大周国威的王晏,一致认为如果不是王晏拖大周后腿,大周也不至于在自己臣属之国使者面前失了颜面,极力要求将这个千古罪人押解回京,严惩其无能。
郭威本人是从战场上杀出来的,他了解过整个晋州城战争的情况,知道现在这种僵局换谁去只怕同样是损兵折将,只得竭力平息这般军中兄弟的怒气,转过身来,追问一干文臣对南唐变革的措施研究得怎么样了?
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土王溥算是大周“变革领导小组代理组长”,在郭威的追问下,连加几天班,仓皇之间赶出了一整套大周改革方案,基本脉络倒是很清晰:减苛刑,减赋税,藏财富于民;训精兵,严军纪,组建特种部队;重科技,选人才,建立科学院;集军权,缓削蕃,树立中央权威……
这些措施在小范围内公开以后,立刻被有心之人向外透露了,立刻在大周朝堂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
此时的后周,正是新旧朝交替之际,说得好听些是百废待兴,说得实在些就是沉疴未去。这些锐意变革的措施招招直指原后汉、新后周两朝权贵的利益,算是捅了一个大马蜂窝。明面上,大家都说变革措施很好、很强大,但是一转口,全是各种明面上提议需要考虑客观情况、考虑具体国情,实质上则是指责诋毁挑毛病。而面对一拨接一拨的挑刺lang潮,一众原天雄军幕僚出身的“改革小组”成员疲于应对。
而最让郭威头疼的是,中原地带的圣**儒太多了,个个一张口引经据典,典故与圣言满天飞,故事与实例遍地走,将一个本来就是仓促出台的变革措施从每一个实施细节都“攻击”得体无完肤。
郭威当然知道事情的根源,减赋税伤及了文官的利益,集军权必将伤及武将的利益,他们不反对就怪了。听到最后,郭威忍不住发怒了,先拍案定理了两件事情:组建特种部队,成立科学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