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启航(1 / 2)

加入书签

阿拉德历66年春。

贝尔玛尔南海。

一望无际的大洋此刻风平浪静,远远眺望去,可以看到地平线的边缘,碧蓝的海水与苍青色的天穹融为一体,海天共一色,令人心旷神怡。南方春季那湿润而又情形的海风,拂面而来,令人心情舒畅。

一艘三桅全横帆船正在这片海域上破浪前行。

海风鼓起了它的横帆,带动起流线形的船身不断向前,雕刻有守护女神像的船首时起时伏,如同一柄出鞘的利剑,轻巧无比地劈开浪头,带起无数泛白的水花。

而在船身一侧,刻着一行鎏金的大字——南天星号。

这是这艘快船的名字。

如果是经常往来于西海岸法罗湾和汉密尔顿的深蓝港之间的商人,应当极熟悉这艘船,因为它曾经拥有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船长,而且还曾经穿越过风暴带,更是在击沉过以往肆虐的海盗的旗舰,并且,这艘南天星号,还是法罗湾最快的一条船。

而如今,在这艘赫赫有名的帆船船头,站着一名身材匀称的青年。

这名青年一头黑发,一身简约的猎装,容貌英俊,双目漆黑如星,身躯笔直如枪,浑身上下都散发出一股英武之气。不仅如此,他的气质不像其他那些年轻的天才,个个都傲慢无比,眼高于顶,而是沉稳大度,如同海洋一般,深邃得让人无法看透。

如果一定要说的话,这是一种内敛到极致的霸气。毫不张扬,却又无人可挡。

此人正是隼之团“铁三角”之一,拥有“胜利与守护之剑”头衔的米狄·阿思雷克斯。

阿拉德历66年,米狄恰好十九岁,已经脱离了少年的范畴,可以用青年来形容了。

而在这一年,德洛斯帝国也终于实现了南北的统一,并且于初春时分集结大军,挥师南下,在化为灰烬的格兰之森中开辟出了一条运兵通道,悍然入侵贝尔玛尔王国。

征服阿拉德,成就大陆霸主,一代伟业,这是德洛斯帝国的国策,皇帝的野心,无论是几次重来也好,恐怕都不会因为米狄的重生,而有任何改变。只不过,比起上一世帝国眼中那个支离破碎的贝尔玛尔公国,如今的贝尔玛尔王国却是完全不同的存在。

汉密尔顿家族成为王室,从此定名为金枝家族,菲娜·汉密尔顿身为第一代女王,于十八岁成年仪式后开始掌权,贵族议会被废除,爵位升降全部掌控与女王之手,自此,贝尔玛尔便不再是贵族和派阀林立的分离状态,而成为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尽管实力上依然逊色于德洛斯帝国,然而如今的贝尔玛尔,早就不是前一世那个分崩离析的国家了。没有内应,还要跨越变异怪物丛生的格兰之森,德洛斯的军队尽管实力强悍,然而在隼之团和贝尔玛尔新生王国军面前,却讨不到任何好处。

几个月下来,双方打得如火如荼,各有胜负,然而米狄在这个时候却发现,帝国的攻击频率,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大大地减缓了下来。

而综合其他方面的情报,米狄最终得出一个结论。

贝尔玛尔边境久攻不下,德洛斯帝国,已经转移了战略目标。

对于其他人来说,哪怕再怎么高瞻远瞩,也不会猜得出帝国转移后的目标会是何处,然而,身为重生者的米狄,对此却是非常清楚。

前一世,德洛斯帝国在占领了贝尔玛尔公国后,除了首都赫顿玛尔与封龙大阵之外,最关注的地方便是南方原本属于汉密尔顿家族的深水港。他们获得了深水港之后,立刻不断壮大南海海军力量,进而封锁了水域,接着,位于北方的帝国本土则再次挥师南下,从西面海洋和北方陆地两面夹攻。

其夹攻的目标,便是西海岸的法罗湾。

“占领法罗湾”,这才是德洛斯帝国出兵的真正目的。而贝尔玛尔公国,不过是顺便吃下的一块肥肉而已,是帝国为了能够压缩法罗湾生存空间的一招狠棋,一块跳板

如今,在米狄看来,既然帝国拿不下贝尔玛尔,那么他们所要做的便是声东击西,继续陈兵于两国边境,摆出一副攻打贝尔玛尔的架势,实际上,却是悄悄地将攻击、渗透的中心,转向了帝国南方,贝尔玛尔以东,法罗湾所在的区域

于是,问题就来了——

帝国不打贝尔玛尔,转而针对法罗湾,对于米狄等人有影响么?

答案是有影响,而且影响极大,影响的不仅仅是米狄一行人,而是整个阿拉德大陆所有的冒险者

因为就在接下来的几年之内,天空之城将会从虚空中现身,而这座能够让冒险者们进行觉醒的秘境,其出入口就在法罗湾

可以这么说,掌握了法罗湾,便等同于掌握了前往天空之城的通道。

而掌握了天空之城,便等同于掌握了觉醒的关键。

如果不能觉醒,封顶也不过6级,就算利用人工环境强行觉醒,也会留下诸多后遗症。哪怕是铁血大公爵如此天资纵横的人物,如今也是病痛缠身。而隼之团参照玫瑰山城制成的改良型人工觉醒环境,同样也有不小的缺憾。

只有在天然环境下进行觉醒,才能令职业者的身体、灵魂与这个世界本身相互契合,从而完满地踏上更进一步的道路,并有机会达到75级这个更高的极限。

若是就这么被帝国掌控了法罗湾,进而掌控了阿拉德大陆唯一的觉醒之地,那么等同于断送了自身变强的途径,这何止是影响巨大,这甚至都可以说是生死攸关了。

前一世的米狄不过是个随波逐流的逃亡者,没有心思也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

但这一世,他又怎么能够容忍帝国在自己的面前把持觉醒重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