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未尽善也(2 / 2)

加入书签

是宏辅前一世读到相关记载,便深以为憾,此番既然得了机会,又岂有不让马德衡掺和连弩研发的道理呢?马钧想要改良连弩的具体时间不详,但应该是在他中年以后,在此之前他已经改良过织机,制造出效率很高的翻车,发明了指南车和水力“百戏”,其机巧天下知闻。如今他却还只是个弱冠青年,就是宏辅所知,并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发明,那你无法“令加五倍”,哪怕能够提高五成的连弩威力,我和诸葛亮就都得笑得合不拢嘴啊。

怎么样。既出大言,你来试试?

马钧实在技痒,于是肃容拱手,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竭力捋顺舌头。打算侃侃而谈:“勋以为,可、可、可、可、可……”越是噎住便越着急,越着急便越说不出话来。其实最近他在小吏面前虽然轻易不言,即便有话要说也尽量俭省,免得为属吏所耻笑,但基本上已可顺言无碍啦。只是面对自家上官和权势熏天的是太尉,却实在难以保持平和的心态紧张之下,口吃的毛病加倍。

好在是宏辅知道他的弱点,当即吩咐:“取纸笔来。”你要么写,要么画。相比之下还不那么浪费时间呢。

马钧再揖告罪,便即坐下,把纸铺在地上,先写了一行字,呈递给诸葛亮。诸葛亮一瞧,其文曰:“或减其重以便卒持,或强其力以盛其威,今似手弩而不便用。似车弩而难及远,故谓非至善也。”

马钧的意思,诸葛孔明你造的这就是一鸡肋。要么做得再小巧一点儿。方便单兵使用,要么干脆加大形质,造成弩车,如今不上不下的,价值必然大打折扣啊。

诸葛亮说了:“今欲用之交、广,自沅、湘而入。道路崎狭,车乃难行。若其更小。射止二十步尔,奈何?”你说得倒轻巧。咱们先不考虑弩车问题,就说小型化的问题,有什么办法减其重量却保持甚至提升其威力呢?

马钧干脆在纸上画了一幅草图:“或、或可易行也。”诸葛亮接过来一瞧,只见用非常简洁却又规整的笔触,勾勒了一具弩车,车下仅一轮,车后有扶把,就跟民间常用的独轮车似的。是宏辅说好啊,如此一来,或许可以在崎岖的道路上推行而前吧。

然而诸葛亮却摇头:“其下用轮,础必不稳,恐难射也。”先生您编纂《物理初言》,提过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问题啊,射具若想及远,并且取准,基础必须稳固,轮子,还是独轮,怎么可能稳定呢?

马钧指着图画比划了一下,诸葛亮这才明白他的用意独轮车往往前有一轮,后有双架,可以随时呈三角支撑,以稳定车身,弩车的设计可以照搬嘛,不就顺利解决问题了?

随即马钧又画了一张图,并且标注字样,建议放弃铁矢,而以竹、木为杆,前后各包铁头作矢,如此则可减轻矢的重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射程。

诸葛亮皱眉想了一想:“或可行也,然仍须试之。”我不是一拍脑袋就想到用铁矢的,无论铁矢的粗细、长短、重量,都是经过了反复的计算和实验,才最终定型,你这一句话就给我否了我暂且还不能服。

随即便问马钧,说你这两点想法都挺不错,但也仅仅拾遗补阙罢了,说不上对我的连弩加以多大改动,即便试制之后,计都敷用,所提升的射程和机动性也极其有限。你还有别的想法吗?都说出来听听吧。

然而马钧却开始犹豫,提笔写下一行字来:“侍郎连弩之要,在齿轮也,钧试损益,然此非须臾可办者也。”

你这套连弩的核心技术在齿轮驱动,要想大幅度提升效力,还必须在齿轮上下手但这不是一两天就能研制出来的啊,我就算心里有些想法,没有经过实践也不敢贸然宣之于口。

是宏辅微微一笑,于是指着马钧问诸葛亮:“此子可用否?”这回你觉得,马德衡可以做你的副手,帮忙研制连弩了吗?诸葛孔明略一沉吟:“亮请试之。”

目前剿杀和收服武陵蛮、山越的军事行动颇为顺利,且待平定,检其青壮为兵,便可配合水师,多道并进,以复交、广计划在本年的下半年,于秋收前后发动攻势。只是地处遥远,兵员的调派,物资的运送,就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必须在此之前完成连弩的研制,并且大规模制造,时间可实在不多了呀。不管这马钧是真有本事,有想法,还是虚言夸口,言过其实,诸葛亮都愿意尝试一把。

再说了,好歹马钧在数算上的能力是经过赵爽肯定的,而在机械方面,起码不是见了自己的齿轮布列图就一头雾水,诸葛亮正愁没有合适的助手搞研发呢,再怎么说,马德衡助手之力还是有的。他又是自己的属吏,不用白不用啊!

是宏辅淡淡一笑,拍拍马钧的肩膀:“德衡,好生做,但得成功,必青史留名也!”

马钧拱手为礼,嗫嚅着道:“尚、尚有一请……”是宏辅说成,有什么需求你尽管提出来。于是马钧提笔又写下一行字“是公所著《物理初言》,求借一观。”(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