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七) 内部的争论(1 / 1)

加入书签

“看来命令布琼尼带领骑兵第2师掉头回去替巴甫洛夫和铁木辛哥解围的打算是指望不上了……”布勃诺夫咕哝着坐回了椅子,这边布哈林则再度起身挥舞着手臂嚷嚷道,

“怎么指望不上,布琼尼的骑兵军这么能打,我看叫铁木辛哥的骑兵第1师向北突围,卡梅申步兵第1师随后,然后设法联系上布琼尼,让他带领骑兵第2师的3个骑兵团迂回到北线向南打,包围圈一定能打开!只要能突围出去,高尔察克的骑兵主力都在南线扎堆包围着巴扎尔内瑟兹甘镇呢,对北线是鞭长莫及,一旦突围成功,对方喀山步兵师一准追不上!”

你别说,布哈林还真不是个不学无术的主,这位莫斯科大学新闻系的高材生不但社论和文章写的不错,辩论更有急智,这会儿出的主意还一板一眼煞有其事的样子。

“就算布琼尼的骑兵部队能突出重围,紧随其后的卡梅申步兵第1师也无力摆脱追兵,对方在北线的骑兵部队是骑兵第7师、第4师和第3师的骑兵第6旅,布琼尼的骑兵不过是刚刚重建的部队,出其不意的话还能捞点便宜,硬碰硬打阵地战未必能占顿河哥萨克骑兵的上风!”季诺维也夫皱着眉头,显然觉得布哈林把战场和战争看得像下棋一样太过简单了……

“时间紧迫,同志们,南线每一分钟都在流血牺牲,我们在这里浪费的是前线战士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时间,我建议中央委员会同意伏尔加河方面军前敌委员会提出请求,由契切林同志用最快的速度和伏尔加联邦外交部取得联系,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

我们当初割让察里津、萨拉托夫、沃罗涅日、库尔斯克求和以求和伏尔加联邦停战的时候,付出的代价比现在要大的多!我们不是一样挺过来了?苏维埃俄国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下来才能有机会羞愧和反省检讨!失败意味着死亡和毁灭,保存实力先打垮高尔察克的白卫军政权才是当务之急,如果能实现这样的目标,我认为现在付出的代价在日后看都是值得的!”

斯维尔德洛夫掐灭了手里的烟头,眼神坚定的看着苏俄中央委员会主席乌里扬诺夫和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托洛茨基,显然,其他中央委员的意见已经不能阻碍他的决定和判断,或者说,除了乌里扬诺夫和托洛茨基,谁还能事实上阻挡斯维尔德洛夫同志代表政治局和中央委员会作出决定?

“托洛茨基同志,斯维尔德洛夫同志的意见已经明确了,你怎么看?我们主动把巴扎尔内瑟兹甘镇拱手送上,加入到伏尔加联邦非法划定的非军事缓冲区的行列中去?要说的确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唯一叫人放心不下的,可就是当初走进那个中国王的联军战俘营的红军战俘接近20万人,可在对方那个甄别和自愿遣返的政策蛊惑下,最后只有不到3万人的苏俄红军战俘回到了苏维埃的怀抱!”

乌里扬诺夫一手掐腰,一手挥舞着加强着语气,“同志们,如果我们再开这么个口子,把卡梅申步兵第1师、铁木辛哥骑兵第1师,还有英勇的步兵第41师都一股脑的像步兵第42师和轻重伤员们那样送到伏尔加联邦的大嘴里头去的话……

日后还有多少红军战士能顺利回到苏维埃的怀抱?我可是听说,图哈切夫斯基的第1集团军重组过程中,不断有原本是自愿遣返回来的红军战士反而因为挨不了饿而重新当了逃兵,往东跑的,往南跑的都有,就是没有往西和往北跑的!”乌里扬诺夫的语气中既有无奈又有自嘲和调侃,但显然,苏俄中央的当家人,这会儿还真是担心部队一旦进入非军事区放下武器做了俘虏,日后未必还能顺利的回来!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此一时,彼一时,当初我们和协约国联军是敌对交战方,而且我们的战时**和余粮征集制,包括契卡的肃反和土地法令的执行,必然使得有一部分地主、富农、资本家和沙俄军队的投机分子叛变我们的事业,转投伏尔加联邦的怀抱,所谓大浪淘沙雨打风吹去,留下来的才是工兵布尔什维克坚定分子,我相信这些人如果要当逃兵和叛徒的话,那早就跑到伏尔加联邦那里去了……

既然当初这些原南方面军的红军战士选择了跟随集团军主力北上继续留在苏维埃的阵营里,那么现在我们要相信这些前线的红军干部战士,相信他们的觉悟超过了伏尔加联邦战俘营里黑面包和咖啡牛奶柠檬糖的诱惑!相信他们会在甄别和自愿遣返时回到革命的阵营中来!”

季诺维也夫的一番话情真意切,虽然他心中未尝没有这样想,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布尔什维克为了保持苏俄红军的纯洁性已经采取了很多过继和株连的血腥手段,可每一个被枪毙的叛徒、变节分子、逃兵都一定是苏维埃的敌人么?很多人就是吃不了苦挨不了饿的普通俄国老百姓而已,在高尔察克的白卫军阵营之外,有伏尔加联邦这样的第三方中立势力存在,能为俄国多保留一点元气又何乐而不为?

季诺维也夫的一番话在乌里扬诺夫看来却又是犯了右倾调和主义和温情主义是非不分的老毛病,现在伏尔加联邦虽然号称中立,但日后必然成为苏俄政权最危险也最可怕的敌人,在敌人的糖衣炮弹面前,光靠觉悟和政委契卡们的作用如何能抵挡对方的诱惑?

不过斯维尔德洛夫显然是赞成被围的部队进入非军事缓冲区去曲线救国的,如果托洛茨基也不反对的话,乌里扬诺夫再做恶人来反对也没有意义,所以主席同志盯着托洛茨基,把皮球踢到了最高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脚下,看他怎么决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