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四章 爱民可烦(1 / 2)

加入书签

按照汪克凡的命令,吉安营和蒲圻营的战术任务非常明确,就是坚守一七七高地极其附属阵地,切断济尔哈朗的后路,楚军由此撑起一个巨大的包围圈,把济尔哈朗、朱马喇和穆里玛数万清军都装进了口袋。+頂點小說,.

图穷匕见!

气魄宏大!

毫不掩饰的野心!

楚军这几年来百战百胜,三军上下对汪克凡有一种近乎盲目崇拜的信赖感,这个巨大的包围圈虽然看起来非常单薄,非常勉强,绝大多数官兵还是毫不怀疑汪克凡能够带领他们取得胜利,消灭济尔哈朗……“一战定江南!”在这个口号的鼓舞下,吉安营和蒲圻营的士兵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北拒谭泰,南挡何洛会,死死钉在一七七高地一带。

一些善于独立思考的将领,比如蒲圻营的主将吕仁青,在信赖汪克凡的同时却多多少少暗存疑问……楚军现在是三线作战,既要维持对朱马喇和穆里玛的包围圈,又要坚守茅山防线,还要守住一七七高地,兵力上明显捉襟见肘,二线预备部队剩下的已经不多了,其中暗藏的危险和隐患却越来越大,战局照这样发展下去,很有可能被济尔哈朗撑破包围圈,楚军反而会陷入被动。

虽然心里暗存疑问,吕仁青却没有对任何人提起。

经过这几年的锻炼,他已经变成了一名合格的军官,比刚刚加入楚军的时候稳重多了,“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信念已经融进他的血液,哪怕面对最信赖的心腹部下。他也能够牢牢管住自己的嘴巴,以免影响军心士气……况且他只是暗存疑问罢了。并不是疑虑和担心,作为一名勤奋上进的青年将领。他对汪克凡的军事理论理解得更加透彻,对其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体会更深,和大多数楚军官兵一样相信,宁镇会战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楚军。

“我只要守住一七七高地就行了,其他的事情不用管,汪军门定有破敌之策……但是,究竟又该如何破敌呢?”吕仁青的纠结,更多是出于对自己的不满,这几年他一直在模仿和学习汪克凡的指挥方法。但是到了实战中还是猜不透,看不懂。

每到战斗间隙闲下来的时候,吕仁青总是非常纠结……

济尔哈朗调兵遣将,不断增派援兵,意图在一七七高地和楚军决战,楚军针锋相对,也把阳朔兵等后续部队投入战场,更加激烈的战斗即将爆发。

扎喀纳是满清皇族宗室,又是阿济格的旧部。他赶到后,傅勒赫残部的军心很快就稳住了,那五千八旗精锐中的精锐基本还算完整,又能重新投入战斗。是何洛会和扎喀纳手中的一张王牌。

和年轻气盛的傅勒赫不同,扎喀纳性格稳重,没有急于发起进攻。而是和何洛会仔细研究军情,又到前敌查看一番。先做到心里有数。

“很聪明的部署!听说汪克凡麾下以恭义营和崇阳营最强,在本将看来。这吉安营和蒲圻营也不弱,吕仁青和王鼎都可算善战之将。”扎喀纳的语气冷静而客观,不等何洛会和固尔玛浑回答,又指着五一三高地说道:“南贼兵马虽少,阵型却扎得异常牢靠,此山是唯一的薄弱之处,傅勒赫功败垂成,真是可惜。”

“不错,南贼确是有备而来,本将当初也大意了……”何洛会不得不承认,楚军的部署的确很合理。

屁股上如果扎了一个钉子,虽然只是轻伤,整个人却不敢再往下坐,当年南宋死守襄阳城,蒙古大军原本可以绕城而过,但在拔掉襄阳这颗钉子之前,为了保证补给线的安全就不敢轻易孤军深入……一七七高地下面的山路,是这一带最好走的大路,清军的辎重部队如果绕开大路钻山沟,就像野兽面对敌人露出柔软的腹部,一方面会大大拖延行军速度,加大运输消耗,另一方面还随时可能遭到楚军的袭击。楚军只占领一七七高地周围,没有彻底封死这一带的山路(比如梅勒章京巴山就绕到了一七七高地的东面),但还是成功切断了清军的补给线。

吉安营和蒲圻营兵力不过七千,如果依托一七七高地向两边展开,拉开成一道单薄的防线,在清军的两面夹击下很快就会崩溃。但是他们很聪明,集中兵力只守着一七七高地周围的几座山峰和一些无名高地,利用坚固的工事和装备优势,把这些无名高地经营得像一座座易守难攻的要塞,才抗住了清军的猛烈进攻。

唯一的薄弱环节,就是眼前的五一三高地。

五一三高地只有二百米左右,高度相对较低,半山腰上只能修筑一道防御工事,南坡的地势也相对较为平缓,比其他几座无名高地更利于清军进攻,战略价值却非常重要……如果能够攻占五一三高地并向纵深突破,就能截断楚军的补给线,把吉安营和蒲圻营分割包围,傅勒赫选择这里当做突破点,大方向上是绝对没错的。

扎喀纳最后选择的进攻目标,同样也是五一三高地。

具体的战术上,却和傅勒赫完全不同。

绿营兵万变不离其宗,永远都是炮灰的命,张国柱重新披挂上阵,率部充当八旗兵前驱,对五一三高地发起猛攻,张大猷的汉军旗这次也没躲过去,扎喀纳命令他们冒险把大炮推到山脚下,抬起炮口对山坡上仰射,为绿营兵提供火力支援……在楚军的顽强阻击下,这两支汉奸部队的联军几次三番被打退,张国柱和张大猷都损失惨重,扎喀纳却不急不躁,一边督促他们保持进攻的连续性,一边打造器械,为最后的总攻做准备。

清军上次败走之后,战场已被楚军打扫干净。所有的尸体全部运走焚化,一些便于清军隐蔽的地形被破坏。山下重新铺放鹿角、荆棘和铁蒺藜等路障,原有的壕沟加深加宽。胸墙也用米汤和火烧的方法进行加固,同时运上来更多的弹药和防御器械……这么多的不利条件下,扎喀纳当然不会把宝贵的八旗兵派上去送死,也没有逼迫绿营兵发起强攻,而是利用红衣大炮破坏楚军的工事,用弓箭和火铳尽量杀伤楚军士兵,使用添油战术和楚军比消耗。

兵多就是任性!

楚军早有准备,楚军工事坚固,楚军占据地利。楚军武器先进……但是楚军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兵力不多,扎喀纳拼着把张国柱的两千绿营都打光,用三个绿营兵甚至四个绿营兵换一个吉安营士兵,看看谁先顶不住认输。

炮多就是任性!

红衣大炮在宁镇山区里快成摆设了,扎喀纳不管这玩意儿有多值钱,拼着被楚军的臼炮击毁几门,也要让他们参加战斗。

无奈之下,张国柱和张大猷只好拿出吃奶的力气全力进攻。好在扎喀纳并没有逼他们强攻,战术安排就比较细腻,张国柱一小队一小队的往上派绿营兵,张大猷每次也只推上去两门三磅炮或者四磅炮。在尽可能减少损失的前提下,从早到晚攻势不断。

吉安营的伤亡持续增加,虽然一个楚军士兵能换好几个绿营兵。战损比上明显占便宜,但是随着伤兵越来越多。随着士兵们越来越疲劳,吉安营的战斗力在不断下降。最直观的表现就是火枪兵的排枪火力变弱了,顾宗福不得不让部队分成几班轮流接防,以应对从早到晚不停的战斗。

张国柱的损失更大,眼看手下的兵马快打光了,亲兵也伤亡了一大半,他想死的心都有,却不敢表现出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