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情意绵绵(1 / 2)

加入书签

苏敏一首《抒怀》把个秋怡心迷的是不知所云乱夸奖一气。不过,这首诗写的实在是好,连陈瑜全和徐金书都心中暗暗佩服,特别是徐金书,他心里说道,平时我和苏敏在一起读书,大家的水平差不多,写诗填词水平也差不多呀,可自从一年前这小子失踪了三个多月后,人就显得不一样了,做是么事情显得大气多了,气势也像猛然高出一截,做的事一件件也让人刮目相看。就像长跑一样,跑在中途他突然加速,把大家都远远甩在了身后。这首诗不但我作不出来,连翰林院里的所有状元加起来,也作不出来这样的豪放的词来。此时此刻徐金书对苏敏简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陈瑜全看秋怡心的目光完全在苏敏一个人的身上盯着不放,苏敏也陶醉的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了,忙咳嗽一声,提醒苏敏这里还有两个超级大灯泡呢!

苏敏忙向秋怡心介绍陈、徐二人道:“这二位都是我宗学的同窗好友,今年都要参加会试,陈瑜全是武举,徐金书是文举,他们倾慕姑娘的才艺,要来见识见识。”

秋怡心向二位福了福道:“二位都是青年俊杰,刚才小女子失敬了,既然三位公子是来听曲的,那怡心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这次秋怡心转身抱了个琵琶,弹唱了一首《东风破》,琴声铮铮流转,琵琶说尽红尘。一曲终了,苏敏还好,陈、徐二人都听傻了。

秋怡心停琴嫣然一笑道:“今日天色已晚,就不留三位多坐了,明日卯时怡心要到城外报国寺进香,不知苏公子能否陪同前往,到时还要请教一二。”

美人主动相邀,苏敏正求之不得,马上答应了下来,约定了见面的地点。

北京城外的报国寺座落在城北的翱山的山中腰,始建于辽代,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年间又重建,寺庙规模宏大,是北京有名的几座大寺庙之一,香火极为旺盛,每逢初一、十五善男信女来上香者络绎不绝。

这天香客不多,苏敏带着陆虎早早来到寺门口等着,不一会秋怡心坐着一顶竹丝凉轿来了,到了庙前丫头小翠把她扶下轿子。双方见礼后,秋怡心要先去拜佛,苏敏将她送进大雄宝殿,看着她进香,自己远远的看着。以前苏敏还对佛教似信非信,但是现在他已经彻底成为了一个无神论者,的确是啊,求人不如求己,更何况去求个木心土胎的佛像。

等了好一会儿,秋怡心才袅袅的走了出来,二人逡巡的爬上了寺后的山顶,在山顶上有一座凉亭。向前望去是檐角参差,香烟缭绕的报国寺,远处是郊外的农田;向后望,是蜿蜒的永定河从城墙边流过。

小翠拿出了两个棉垫子放在石墩上面,安顿秋怡心和苏敏坐下。苏敏心想还是女孩子心细,陆虎在侍侯人这方面就差多了。当然忠心是没说的,有次毓庆宫散学时天正在下雨,陆虎怕苏敏滑倒摔着,执意要背他回家,苏敏扭不过他,只好让他背回了家。一到家苏敏的母亲看到了,就责备苏敏说,陆虎比你还小二岁,怎么还要他背,我们也是从穷人中走出来的,不能忘本。还没等苏敏解释,陆虎不在乎的说,公子好歹也是个奉恩将军,不坐轿已经够简朴的了,路上也滑的很,哪能还让公子在下雨天还自己走!

两人坐下后,秋怡心让小翠和陆虎到亭外去玩会儿,待二人走远,秋怡心道:“那日在郑王府,怡心对公子有些不恭,还往公子海涵,不过怡心不明白,公子为什么要设“割肉奉亲”这个局呢?”

苏敏心中一跳,心想这丫头还真厉害,整个北京城都被我骗过了,就被她看出来了。意念一转想到,自己如果编个假话,她这么精明,被戳穿了反而不好,索性就坦坦荡荡把真话说出来,如果以后要交往这总是结,说出来想她也不会出卖自己。就道:“姑娘猜对了,那确实是我布的一个局,不知姑娘是怎样猜出来的?”

一语道破了别人的秘密,秋怡心有些得意道:“很简单呀,你家住城西,却要到城东十五里外的地方去割肉煮药,这明显不符合常理,肯定是你得到什么消息,听说毅亲王要路过那里;再说,骨肉连心,要真割自己身上的肉,应该快刀斩乱麻,快点下手,谁像你一样,等毅亲王的侍卫们呼喝半天找到你,你才割了一个小口子,明眼人一想就明白了。”

一番话说得苏敏冷汗直冒,没想到自己周密谋划的事,竟有这么多漏洞,讪讪的说道:“是呀,当时我疏忽了地点的问题,下刀时也太疼了,要我割去一块肉,还真下不去手,只好把血弄出来算了事。”

秋怡心问道:“公子设这样的局是为什么?不会是为了博个好名声,方便以后升官发财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