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滂沱(1 / 1)

加入书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孙感觉身边的雨滴也开始逐渐变得更加硕大与密集。致密的雨滴,使得公孙的视线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此刻公孙唯一能看清的,或许就只有头顶上的另一根建木枝桠。除此之外,公孙四周已经被雨滴快速滴落时带起的白色光芒完全遮蔽住了。如果不是公孙内心足够强大,不断地在告诉自己,此刻身处的是建木的枝桠之上。或许,公孙早就开始怀疑天地之间只有自己所处的这一小块地方了。

雨水虽然大,但是对于公孙来说,并不能造成太大的干扰。但凡是修行灵气的人,多少都能依靠灵气阻挡雨滴接近自己的身体。只不过,此刻的局面,可就苦了肖朗与鬼臾区这两个不能修行灵气的人了。因为无法保护自身不受雨水的影响,肖朗和鬼臾区主动留在了之前的枝桠上面,没能继续向上。

不过,虽然公孙自身能不受雨滴的影响,但是密集的充斥在这片天地之间的雨水,还是对于其他事物有着不小的影响的,就比如说公孙手中的轩辕剑。公孙反复尝试了许多次,都没能成功使用轩辕剑将绳索固定在眼前的那一层的枝桠上面。由于公孙在之前不断地在计数着自己攀爬过的枝桠数量,如果公孙没有记错的话,公孙眼前的那个枝桠,已经是公孙此行遇到的第八根枝桠了。

依照之前驾驶五色鸟的时候收集到的信息,第八根枝桠,极有可能就是公孙看到的建木上面位置最高的那根枝桠。换句话说,公孙此行的目的地,或许就在那根枝桠上面了。因为,从空中看去,建木最后一个可供攀爬的地方,便只有那里了。然而,越是到了最后的枝桠,公孙便越是觉得心急如焚。

同样的,公孙越是心急,便越难把握住技巧性的东西。或许,在天气好的时候,公孙还能通过不断调整力度来逐渐找到投掷轩辕剑的感觉。但是,在雨势这般不稳定的情况下,公孙想要通过反复尝试来将轩辕剑成功的送到下一层枝桠上面,便要难上了许多。

懊恼的公孙,一方面是因为疲惫,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生气,索性放弃了继续尝试,坐在了所处的枝桠上面,开始思考对策。但是,在前一根枝桠上面的时候,公孙已经用过了这种“扪心自问”的方式。这一次,在用童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效率恐怕就要差得多了。

而且,越是想不到办法,公孙便越是着急。此刻公孙如果是一条计算机,那么他的内心之中,显然是在处理着一个死循环语句。而,恰恰就在公孙为了一筹莫展的困境感到焦躁的时候,或许是大雨淋湿了公孙颈项间的蜃龙。蜃龙忽然间就从公孙的脖颈之间,钻向了公孙的衣服里面。

蜃龙的动作,当然会引起公孙皮肤的痒感,若是在平时,公孙或许根本就不会在意这种细微的麻痒感。但是,此刻正处在气头上的公孙,一把就将蜃龙从脖子上面抓了下来。狠狠地将蜃龙摔在眼前的建木枝桠上面之后,公孙用同样恶狠狠的语气对蜃龙说道:“每天养着你哟苏很么用?光会吃,不会做!哪天断了粮食,看我不把你切碎了做成蛇羹吃了!”

哪知这蜃龙也不生气,反而是自己主动爬到了公孙旁边。自顾自的顺着公孙的大腿重新爬上了公孙的身子的蜃龙,趴在公孙耳边说道:“主人莫要生气,不就是攀爬建木受阻了么?交给小的来办,包您满意。”

蜃龙说完之后,也没有等公孙再来捉它,直接就用身子一弹,将自己从公孙的肩膀上弹飞了出去。肩膀上传来一阵紧绷感的公孙,本能的看向了蜃龙离开的方向。只见蜃龙迎风变大,不一会就变成了堪比长蛇的体积。变大之后的蜃龙,主动地咬住了几条绳索,然后身子一盘就顺着建木的主干爬了上去。滂沱的大雨,根本就没有对蜃龙造成任何影响。或许,驶入的建木枝干,反而让蜃龙在爬行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也说不定。

几乎就没有耽搁什么时间,蜃龙便到达了更高一层的建木枝桠上面。蜃龙用嘴将携带的绳索,在这根枝桠上面挽了个越拽越紧的活结。然后不停的用嘴摇动绳索示意公孙可以攀爬了。在下面一根枝桠上坐着休息的公孙,看到蜃龙这么轻车熟路的就将绳索绑好,在冷静之余,也更加觉得愤怒了。心中说着“好你个蜃龙,看着我们费了这么半天的劲,都不说主动出来探路。看我上去怎么收拾你。”便一刻也没停留的开始了继续向上攀爬。

有了绳索作为借力点,无论多元的距离都变得有可能到达了。在攀爬的过程中,公孙确实是想着自己上来之后,一定要好好拾掇一下蜃龙。遗憾的是,刚刚爬到蜃龙身边的公孙,已经累得如之前探路的肖朗一般,根本你就不愿意再使用哪怕一丁点的力气了。出于这个原因,公孙在内心之中,将“一上去就收拾蜃龙”,自动更改为了“等我休息好了饶不了蜃龙”。

表面上看起来,蜃龙是难逃一劫了。而且,就算蜃龙看出来了公孙想要收拾它,发下了灵魂誓言的蜃龙,恐怕也是不敢偷跑的。毕竟,被公孙收拾得肉体再痛,也比灵魂上的刺痛要来的好挨得多。只不过,老话讲,“计划赶不上变化”。实际情况有的时候,总是与人们设想的不同。

就在公孙全力恢复,打算一有力气就先收拾蜃龙的时候,公孙与蜃龙的注意力,同时被一件事情吸引了过去。那就是,身处在这一条枝桠上面,公孙与蜃龙感觉不到任何雨滴的滴落。似乎,之前一直困扰着公孙,让公孙觉得仿佛整个世界都被隔绝了的大雨,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