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双管齐下(1 / 2)

加入书签

“居然这么迅速就讨取了朝仓家大将山崎吉家?”

“是的,平手中务麾下猛士拜乡家嘉立此功勋。”

“似乎还有个小泉长治,也是朝仓家的谱代重臣出身。”

“大和筒井家的家老松仓重信取得了其首级,已经验明身份。”

“除了这两个敌将之外,排名第三的是谁呢?”

“朝仓家的奉行官,这次作为军目付出席的鱼柱景固,这人被擒住之后声称愿意降伏,属下认为应该在山城国给他两千石知行,以展示幕府的惜才之心……”

“两千石啊……先不说这个了。听说叫什么来着……越前第一猛将也死在当场了?”

“那人唤作真柄直隆,为三河德川家的本多忠胜所斩杀,其弟真柄直澄亦颇有武名,被织田家一门众织田长益、津田信澄合力讨取。其子真柄隆基,首级由织田家女婿、近江蒲生家世嗣蒲生赋秀所获得,不过坊间传闻动手的实际是家臣横山喜内……”

“家臣的功劳算到主君头上不是很常见的事情吗……所以,浅井家徒然折损兵将,连家主都负了伤,竟然是一无所获了吗?”

“也不能说一无所获……好歹也解决了攀附逆贼,陷害织田弹正的元凶浅井久政呢。”

“唯一的功绩就是弑杀亲父,说出去可实在不怎么好听啊……”

足利义昭与心腹三渊藤英一问一答,逐渐了解了前线的形势,心情也变得渐渐复杂起来。

打败朝仓军是好事,但各部队都独自出击,缺乏整体号令,这个事实就不令人愉快了。

虽然事先说了允许“相机便宜行事,不必时时禀告”,可是这命令刚刚颁布了不到一天,就立即搞了一个大新闻,很明显是在颁布命令前早就开始自行其是了。

更令人郁闷的是,有心要扶植的浅井长政受到重挫,有心要打压的织田派系却纷纷立功,明显是有人操纵。这个平手汎秀,一方面积极维护幕府的权威,另一方面又始终与织田家藕断丝连,唉,真是令人又爱又恨!

不知道从琵琶湖西岸绕后出击的泷川一益那五千人怎么样了,要不干脆命令全军整顿三日,让泷川部自生自灭好了……

——足利义昭脑中一瞬间闪过邪恶的念头,但即刻被自己否定了。

“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还是要区分开的。泷川一益再怎么说也算是可以分化拉拢的,跟已经定性为逆贼的朝仓不一样。

他说不知道的是,凭“进退皆能之泷川”的本事,不管胜负如何都可以保全自身的,根本用不着担心……

信长往日的大政方针必须得到延续,也就是说朝仓和三好这两家必须要坚决的打击,如此才能将其往日的声威嫁接到幕府身上。要不然为啥非要让他来做这个管领呢?

当然,打个半残就好了,不一定打死。

真打死的话,足利家也得不到额外好处,反倒有可能肥了织田或者浅井,乃至北陆上杉之类的……

幕府最希望看到的局面,是每家大名的势力都不超过一百万石,相互间产生制衡。

问题是——

先锋被打残,次锋受重挫,接着该让谁去打呢?

足利义昭再怎么不懂军阵,也知道行军必须安排有序,不可一涌而上。自近江至越前道路狭窄,容纳通行的人数有限,摆不出两路并进的架势来。

柴田遭难,足利义昭并不惋惜反倒幸灾乐祸;浅井入坑,足利义昭有点惋惜但也不会因此伤感。然则这俩一起被迫休整之后,突然就发现,堂堂八万联军,无人可用了。

织田信忠以及德川、筒井、蒲生等,当然是既有能力又有充分意愿与朝仓主力一战的,可是将军大人非常不想看到他们立功。

赤井、波多野、一色之类势力颇有战力,但毫无战心,人家只派了几百个人来凑数挂名参阵,显然不能做大指望。

幕府直属部队,还有三好(义继)、革岛、山冈、这些亲近势力,自然很愿意上前斩将夺旗,却又缺乏打硬仗的能力。

还有一个松永久秀,以前是左右逢源长袖善舞的人,但这次他派其子久通加入三好长逸,其本人也犹疑了半天才表明态度,虽然没被追究,却已经失去了信任,现在是各方面各派系都不怎么待见他了。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下最好的选择是到纪伊国去找一些靠谱的雇佣兵,师出有名,以多欺少的局面,杂贺众、根来众都挺愿意接单子的。

尴尬的是,足利义昭没钱。

上洛三年半,幕府已经实际掌握了山城国四成左右的土地,拿回了近畿二十几处御料地或关所的控制权,取得百余家传统寺社的承认。凭借着上述的地产、关税、寺社进献、徭役捐赋,刨去日常礼仪支出外,最多能维持六千人的部队。

纵向对比之下,足利义昭堪称是一百年以来,实权最强的幕府大将军了!

不过——

横向一比较,就只能算是个不太起眼的中等势力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