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山文甲(1 / 1)

加入书签

等到黄海要从书坊出来的时候,装书的工具已经变成了一辆马车,好几十卷兵录兵书,连明末科技大成之书《天工开物》都买了一卷,凡是黄海觉得有一点信息作用的都买了下来。虽然书坊的掌柜点头哈腰,无论如何都不肯收黄海的书款银子,但是作为义军之主的尊严,不是任何免费的东西,黄海都愿意接纳的。何况现在登州城都是自己的,是超级大款了,不缺钱,强制性甩下银子,带着跟班走出了书坊。

那书店掌柜接过银子之后,在心里诽谤道:“粗坯一枚,还想装读书人,买这么多书,看的过来么,到时候只怕都是吃灰尘,暴殄天物。”

黄海虽然自己是理工科人才,也对文史感兴趣,但是对于大炮的铸造,以及这个时代的火炮的操作都算的上非常的无知,虽然也喜欢军事历史,但是都是书本上面和影视剧给的知识,带兵打仗只怕比起纸上谈兵的赵括都差的很远。看看这个时代的军事著作也是很有必要的。尤其是《纪效新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详实的军事操典,已经有了近代军队的影子。

黄海出了书坊才发现在书坊里竟然差不多待了好几个小时,天色不早,肚子也开始饿了起来。吃饭的地方小林子说已经做了安排,在前面一直带路。黄海拿起《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自顾的在车上看了起来,找到自己最感兴趣的铸炮的部分看了起来,再根据自己后世的物理几何知识在脑海中模拟铸炮。

军队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器,现在人已经有了,器也开始有了条件,黄海准备召集登州所有的铁匠和以前在登州铸过炮,和打造过鸟铳三眼铳的匠人集中到一起,成立一个军械局,专门打造军事武器设备,主攻鸟铳和火炮。虽然《西法神机》与《火攻挈要》这两本书还有很多错误之处,除了单位换算之外,还有一些大明士大夫的一些脸面之争,虽然作者看到了西洋火炮的威力和优势,也愿意借鉴吸收,但是还是不想把自己家的火炮说的不堪,里面开篇就说西洋火炮和大明的虎蹲炮差不多。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两本书都是走在了前进的道路上,是这个时代大明最先进的火炮技术资料及火炮铸造指南。

马车停了下来,黄海走下车,看到马车停在一栋阔气的古代园林别墅府邸,大门写着“滕府”两个大字,门口的石狮子旁已经跪满了人,粗略一看只怕不下几十个人在跪着。

“将军,这是领兵顽抗义军的滕贼的府邸,小的们一进城就查封了这处府邸,一直在清点财物军械,都有登记造册,在暗房中找到了两副上好的山文甲,制作十分精良,绝对是不可多得宝甲,要一齐献给将军。”

小林子见黄海下车,赶紧迎了上来,俯身道。

“将军天命所归,有蓬莱仙人的庇护,定是要封侯拜相,享尽荣华富贵的。我等下人听得滕贼顽抗义军,虽知平时有助纣为虐的罪恶,但是绝不敢执迷不悟,都要跟滕贼势不两立,府邸中的一切事物都保留了下来,以备将军大人取用,滕贼的女儿我等也通过林营长向将军献上,希望将军享用愉快,我等下人不会别的本事,只求将军大人收留,愿跟随将军大人。”

那个下巴上留了一把老鼠须的杨管事,见了黄海出来,一见小林子把情况介绍完,赶忙爬跪过来,连连磕头道。

“你们都起来吧,我们义军不是土贼,不会抢掠,你们不要担心,义军会一直留在登州,为朝廷效力。”黄海挥了挥手,示意跪在地上的下人们起来,对跪在地上的杨管事也没有多言语。虽然杨管事算不上卖主求荣,但是见风使舵的小人行径,以及逼迫滕家女眷的落井下石的手段,都让人不是很讨喜。但是自己确实享用了滕玉莲,而且还是半强迫的手段,自然没有在道德上批判的立场,以后甚至少不了跟这样的人打交道,只能听之任之,先冷处理一下。

进了滕府,一落座,就有婢女端上各色的点心上来,如滋糕、麻圆、桂花糕、甘露饼等,黄海尝了尝其中几个,都不大清楚这些糕点的原料,只是其中的桂花糕,顾名思义应该是每年桂花花开之时有人采摘下来,制成的糕点,吃起来桂花的芳香四溢。

点心之后,黄海不想让这种奢侈的享受在这个起步阶段就腐蚀自己的意志,示意饭菜要做的简单一些,食材也不能用珍惜材料,所以饭菜上的很快,还有几样家常小菜,黄海想尽快把饭吃完,去看看这个时代的宝甲。小林子又说厨房里还有几样珍稀佳肴已经做好了,但是听了黄海话,没有敢端上来,黄海懒的计较这点小事,要身边的人都去自己分吃了。

小林子将铁臂手给黄海戴好,黄海手伸出来后略微活动了一下,对着房间里的铜镜调整了位置,滕胤玉收藏这两套山文甲确实是这个时代的精品良甲,差不多有三十多斤,制作十分精良,甲叶有点类似山文的标识形状,所有叫山文甲。密密麻麻的连接在一起,比普通铁鳞甲更轻便,也具有更好的防护力。身体部分除了甲叶外,胸口还有一个圆形的护心镜,腹部一个铜质豹头样护腹,两肩有护膊,脚面有卫足,手上有铁臂手,完全一个闪亮的铁人。山文甲是根据唐朝时大名顶顶的明光铠改良精制的。

终于满足了黄海的见识欲,心中想着这才是真正的盔甲的念头,但是这种山文甲实在太难得了,只有那种武将世家和顶级武将才会拥有这样的资格。这样的盔甲,也不是多少银子就能解决问题的,一副精良的山文甲,共有一千余片冷锻钢甲片,采用阳阴双线重叠连缀而成,制作极其困难,一个手艺精湛的匠人做一副在原材料充足的情况都得好几个月,何况这样的精良盔甲的原材料本就是极其稀有之物,只怕大明军队所有的山文甲产量一年都不会超过百副。

这应该是冷兵器时代最强的余晖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