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上穷碧落下黄泉(2 / 2)
这时刘怀毅也明白了,象这种大海捞针一样的案件,手边有一个好用的辅助侦破软件比什么都重要,一个软件往往顶得上数百甚至数千名训练有素的探员,关键它不知疲劳,永远精确,数据之间可以充分比对,比一个个单独的个体探员在信息互通和比较上优势强得太多太多。
现在大数据软件还没开发完成,特务部只能因陋就简,不停的投入人力,就靠人堆吧!
油墨经销商和纸张经销商相关的监控视频反复搜索了几遍,没有找到任何有用的线索,就只剩下DNA、心理画像和人物肖像了。
接件地址当地的摸排也有了结果,在认真访问了数千人次之后,有五个人报告见过肖像画上的这个人,或者说这身打扮的人。
这五个人被带回特务部进行深入调查,经过各种仪器测试,以及催眠唤醒记忆,结果发现其中三个人是误报,完全是因为警员语言误导形成的错误记忆。
这种现象是比较常见,有人做过统计,受害者在描述罪犯长相,以及指认罪犯的过程中,错误率往往高达60%以上。
因为人体的大脑记忆带有再加工属性,一个人获得的第一次视觉画面,当这个画面进入人体大脑之后,首先就要被加工一次,然后才能归类存储。
这个加工是怎么进行的呢?
首先一副画面进入大脑,大脑开始辨认这幅画面,比对双眼视觉的差异,将画面中的平面图像,转变成三维图形,在大脑中形成空间位置的立体认知,同时画面中的不同色块、线条开始被归入这个立体图形中,哪些属于一个物体,哪些属于另外一个物体,哪些是地面,哪些是房屋,哪些是人体,这都需要大脑一步步加工出来。
迷彩服,空间视错觉,就是利用大脑的这个特性,来迷惑大脑,形成错误认知和归类。
还有那种专门欺骗大脑的迷乱画,很多人看过以后都会看出完全不同的图案,这就是不同人的大脑,它们在进行视觉的抽象、归类、概括的过程中,加工结果不同造成的。
正因为人体大脑的记忆形成是一个视觉信号再加工过程,所以它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在经过语言暗示之后,一个人往往会把自己的记忆修改得面目全非。
而误报的三个人就是属于这类的,他们实际上并没有见过嫌疑人,但是警察把肖像画拿到他们面前,他们认真看这幅画,不知不觉就在大脑中加工出一个虚假的记忆,认为自己在某个时候见过这个人。
误报的被剔除,剩下两个真正见过的人提供的有价值信息很悠闲,他们只能记得大概的模糊时间段,并且还只是知道此人从哪个方向走向哪个方向,就没有其他有价值信息了。
接下来有探员建议,既然有了一份打印纸,那么就分两种,一种是这个打印纸是嫌疑人在自己家或者自己的工作场所打印的,一种是他在路上打印的,既然已经锁定了快递邮寄地点,那么为什么不搜索一下周围的打字复印店?
这是一个思路,以快递点为圆心的方圆五公里的打印店都被纳入搜索范围,当地警员一个个访问过去,结果还是一无所获,没有发现任何嫌疑人出现的踪迹。
至此,案件再次陷入僵局当中!
ps:今天更新给力吧?同志们也给力一下,狠狠的支持我一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