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纸和墨(1 / 2)
字画鉴定的关键,在于纸张、颜料、墨迹和印章等年代上的鉴定,还有技法、笔法、历史特征以及艺术风格等个人特色的鉴定。
这里头方方面面的鉴定,对学鉴定的人来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一大关卡。
褚凝对字画鉴定虽然有些心得,但她自己却是从未真正独立鉴定过一幅字画,可以说是毫无经验。
只是如今席瑜桐都已经开口相问了,听起来就跟考试似的,褚凝总不能不回答。
想了想,褚凝道:“我眼力有限,能看出的东西不多。要是有什么说错的地方,还请席老师不要见怪。”
席瑜桐嗤笑一声,摆摆手道:“这么小心干什么?我就是随口问问而已,你看出多少就说多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了席瑜桐这话,褚凝就放心多了。
她弯下腰,细心的看起了这幅字。
从古至今,我国的书法大家不计其数,而且每个人都有着非常鲜明的特点。若是懂行的人,光凭字迹,就能确定写字人的大概身份。
当然,现在的褚凝还没有这个眼力。
书法一道看似简单,实则高深莫测。
懂行的人能够看懂,可在不懂行的人看来,除了字体的变化比较明显,其他的什么意境类的东西,完全就是玄乎其玄,压根儿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所以,褚凝看的不是字,而是纸,还有墨。
眼前这幅字所用的纸,用的是非常有名气的宣纸。
宣纸,是我国传统的古典书画用纸,诞于隋唐时期。
因宣纸原产于安徽省宣城泾县,这才以此得名。
宣纸向来洁白稠密、纹理纯净,尤其润墨性还很强。所以,不管是写字还是作画,宣纸都能为它们增彩不少。
书画家们利用宣纸的润墨性,控制水墨比例,下笔时疾缓有度,就能让最终出来的作品墨韵清晰、层次分明。
这,也就是所谓的“墨分五色”。
宣纸不但耐老化容易保存,而且还拥有不会褪色的特性,因此还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美誉。
不过,虽然宣纸起于隋唐,但直到明清时代,宣纸的制造技术才达到巅峰时期。
褚凝面前摆着的这幅字,所用的宣纸,就是她见过的最好的那一类。
她可以肯定,这张纸应该产于清朝。
也就是说,写这幅字的人,是清朝,以及清朝之后出现的人。
确定了这一点,褚凝就开始看写字的墨。
从古至今,历代制墨名家数不胜数,但真正能在大众心目中留下印象的,却没有几个。
褚凝当初跟着外公一起生活的时候,倒是在外公的书房里见过几方极品墨。
有一墨难求的李墨,还有清代四大制墨名家亲制的墨。
而眼前这“天道酬勤”几个字所用的墨,褚凝刚好见过,而且印象还很深刻,所以很快就认了出来。
这用的分明是出自清朝四大制墨名家之一的曹素功之手的紫玉光墨!
她外公就有一方紫玉光墨,视为珍宝,平时根本舍不得用。
褚凝跟着外公生活了十年,见到外公使用那方紫玉光墨的次数,也仅仅只有两次。
而外公去世之后,那方墨就和其他的藏品一起,都留给了她的父亲,褚英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