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悠久的恩怨(1 / 2)
徐焕道:“一五五四年,胡宗宪出任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总督南直隶、浙、福等地军务,为了解决倭寇问题,胡宗宪采纳了幕僚徐渭,啊,这个人就是我的先祖。”
他说得轻描淡写,谢钦却吃了一惊,合着你们个个家世都源远流长啊。
徐焕又道:“胡宗宪采纳了徐渭的计策,决定招安汪直。他释放了监狱中的汪直家小,优裕供养,还派人到日本与汪直交涉,双方一拍即合,汪直命养子毛海峰护送使节回明面见胡宗宪,具体商量招抚和通商互市事宜。胡宗宪厚待毛海峰,打消了汪直的疑虑。
“几年来,双方眉来眼去,汪直帮胡宗宪剿灭了徐海,胡宗宪则设法打破海禁壁垒,可以说是合作愉快,但事情后来出了岔子:一五五八年,汪直受胡宗宪邀请去杭州,被浙江巡按御史王本固诱捕下狱,胡宗宪试图上书,求明廷收编汪直,却被当时的大趋势和廷臣的口水淹没了。胡宗宪为了自保,只得与汪直划清界限,汪直就此被明廷斩首。
“汪直死前预言:‘死吾一人,恐苦两浙百姓!’——他说得确实没错。”
“为什么?”唐若若不解地问,“他是倭寇之首,他死了,倭寇应该会群龙无首才对啊。”
徐焕道:“确实是群龙无首,然后呢?”
“然后?”唐若若一愣,“然后……”
“然后会大乱。”谢钦接道。
“钦兄说得对。”徐焕点了点头,“汪直一死,倭寇再无节制,从此泛滥,祸乱东南十余年,一如汪直的预言。”
唐若若倒吸了一口凉气。
徐焕道:“胡宗宪没有选择,唯有一战。好在他麾下有两位英雄人物,一位是不二兄的先祖,武毅公戚继光,一位是都督佥事俞大猷,在他们的活跃下,明军攻陷了倭寇割据的岑港,汪直的义子毛海峰身死。但这还不算完,更多的倭寇还在后面,而他们背后还有一个更大的黑手。
“还有黑手?”谢钦一愣。
徐焕悠悠道:“那个黑手,是汪直的后代。”
众人沉默了。
徐焕又道:“史书上记载,汪直的家小都在境内,在一起打天下的只有一个养子毛海峰,事实并不是如此,他在海外已有诸多子嗣,这些人继承了汪直的偌大事业,并立下毒誓,与朱明王朝不共戴天。看似群龙无首的倭寇混乱,正是他们向明朝发起的报复行动。
“虽然最后胡宗宪还是平定了倭寇之乱,但东南沿海也付出了惨痛代价,而对于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等将领来说,最糟糕的是,他们因为挡在了汪家的复仇之路上,而上了汪家的黑名单。
“事实上,倭寇泛滥,只是汪家复仇大计中的其中一步,他们财大气粗,影响远布海外,一度能左右番夷小国的政治局势,他们甚至煽动日本远征明朝,后来更潜入境内,四处资助反叛势力,包括女真人、蒙古人、农民军,一句话,谁要跟明朝对着干,他们就资助谁。就这样,过去了很多年,汪家成功了——在各种各样势力的轮番冲击下,大明朝风雨飘摇,每况愈下,最终灭亡。
谢钦愣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喃喃道:“原来明朝灭亡是因为汪家,这我还是头一次听说。”
徐焕道:“历史背后总会隐藏诸多内情。”
谢钦点点头,叹道:“你说得对。”
徐焕道:“满清入关后,天下大乱,胡宗宪后裔的一支,为了响应南明朝廷,与世代交好的徐家后裔一起组织了义军,当时戚家后裔为避兵祸,正好逃到江南,听说这个消息,立刻加入义军,后来,连俞家后裔也加入进来,胡宗宪当年的老班底,在百多年后,竟以子孙为媒介凑到了一起,真是惊人的巧和。”
谢钦点了点头,是啊,就像冥冥当中有那么一只手把他们又推到了一块。
“但是,南明小朝廷们并没有一致对外,反而互相倾轧,穷奢极欲,如此一来,形势变化,天下易手,满清拿下了半壁江山,义军被迫解散。当时兵荒马乱的局势帮了大忙,清兵忙着攻城拔地,也没去寻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