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殿试(2 / 2)
嘉靖帝该出考题了。
他在龙椅上想了想道:“已是初秋,昨夜永寿宫的菊花一夜盛开,你们便以菊为题作诗。”
几名小公公给几百名考生分发好纸笔。
如果说会试考的是读书人十年寒窗积攒下的底蕴,那这殿试考的便是考生们的急才。
两柱香功夫,小公公们便开始收卷。
嘉靖帝亲自阅卷,读到一张考卷时,他一连说了三声好。
嘉靖帝对吕芳道:“吕芳,你念给他们听听。”
吕芳瓮声瓮气的念道:“嘉臣复遇登高台,凉棚笑语倾金盘。烟摊秋色正堪玩,风惹菊香无限来。未保乱离今日后,且谋欢恰玉山颓。谁知靖节当时事,空学狂歌倒载还!”
嘉靖帝道:“众爱卿如何?”
皇上都说了好,文武百官和勋贵们怎敢说不好?他们齐声道:“好!”
嘉靖帝又道:“更为难得的是,作出如此好诗的人,竟然是陈迪这个十三岁的少年郎!真是祖宗庇佑,给朕的大明降下了这么个少年英才!朕想点他为状元,众爱卿以为如何?”
翟鸾出班奏道:“启禀皇上,陈迪虽然有着出众的才情,可年少便得状元之名,对他不一定是好事。需知方仲永的故事可是流传了数百年。臣看皇上点他个同进士出身反而更能激励他继续苦学。待到成年之后,想必才学还能更进一步。”
翟鸾所说的方仲永,是北宋年间的人。此人无师自通,幼年时便能提笔写诗,震动乡里,名声鹊起。其拿手好戏是“指物作诗”。城里人为了一睹“神童诗人”的风采,纷纷邀请方仲永和他父亲进城做客,有人甚至愿意为此支付给方仲永的父亲几吊铜钱。
方仲永幼时每日受尽追捧,长大后再也不读诗书。最终,他成了一个种田的农户。
宋朝王安石还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叫《伤仲永》,说的就是方仲永的那段故事。
翟鸾此时提及方仲永,看似是为了陈迪好,实则是怕陈迪当了状元,自己在严嵩面前颜面扫地。
严嵩却不以为然:“翟首辅此言差矣。那方仲永提笔写诗,是无师自通!可他根本没读过四书五经!陈迪却不一样,他饱读四书五经,对孔孟之道更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能在会试中拔得头筹便是最好的证明!十三岁的少年如果成了状元,必定会称为流传千古的一段佳话!”
嘉靖帝道:“朕看严次辅的话似乎更有道理。翟首辅看来是多虑了!陈迪这样的少年英才要是不做状元,那朕的大明朝就没有第二个人有这个资格!”
嘉靖帝转头对翟鸾说道:“拟旨!”
明代的圣旨,由内阁大学士亲自拟定,然后交给皇帝披红。整个过程走下来后,圣旨才算是合法的圣旨。
平时皇帝说的话,不叫圣旨,只能叫上谕。
钦点状元是何等大事,嘉靖帝不能用上谕昭告天下,只能发圣旨。
嘉靖帝又道:“朕钦点陈迪为。。。。。。”
跪在殿下的陈迪一阵狂喜,自己这就要做。。。。。。状元了么?
就在此时,文官中有一人出班,跪奏道:“皇上,臣王启功有本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