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人靠衣装(2 / 2)
在哈雅的讲解中,陈渤也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西装的正确选撘方式。
西方文化大行其道的社会,服装的装束不可避免受到更多欧陆影响,只是在传播过程中加以些许变化。在职场中,不同的西装就需要不同的场合,哪怕开个会还有专门的董事服,欧洲的精英阶层顽固而且保守地执行这一传统。
其中影响最深的是英式和意式,一个因为天气潮湿所以形成的风格要保守厚重些,另一个则是地中海的阳光照射下,色彩绚丽而显得很明骚,对世界的时装影响也要更深远。
所以这两个国家的手工定制行业也是最火热的。
法式定制男装则比较小众,但又不可忽视。曾经是有着招牌的特点。浑圆的西服廓形,无限宽大的领带,高高的衬衫领座。几经洗礼之后,早已没有那么强烈的风格。
如今主要在于细节的设计上,鱼嘴领、米兰眼、水滴袋是法式西装的三大必备要素。
陈渤虽然听得云里雾里,一知半解。但也全部都记在了脑中,到什么场就得显什么象,不能让环境适应你的时候就要努力去努力适应环境,做一条变色龙是个很有必要的事情,起码不会让人一眼就能将你看穿。
没过一会儿的功夫就量好了尺寸,顺便将西装和衬衣面料都定了下来。
原本像这种定制的成衣起码得半个月才能拿到,但金钱开道再加上哈雅的人情在这,后天下午就能拿到手。1.5万欧这才只是置办了一套衣服而已。
从裁缝店里出来,二人又驱车前往奥斯曼大街的老佛爷百货旗舰店血拼。巴黎购物的地方很多,老佛爷百货充其量更像个菜市场,反倒是游客来购物的居多,之所以到这里来。无非是想看一下久负盛名的拜占庭式穹顶建筑下的商场是什么样。
而且两人今天穿着的比较休闲,陈渤一个套头的连帽卫衣就能做很好的遮掩,在美国还会有被认出来的风险。在这里多数是欧洲人,都是鼻孔朝天的谁认识你是谁啊。
商场内倒是人满为患,不少的东亚面孔充斥与人群之中,熟悉得乡音不绝于耳。
国人腰包鼓起之后,果然少不了要出来嗨一把,挥舞着钞票买买买是最能得到心理满足的了。
脚下穿的皮鞋,腰间的皮带,脖子上系的领带,甚至还有男士香水。一路走一路逛,陈渤手里的购物袋已经快要提不下去了,但哈雅却仍然很有兴致。
“你还需要一副袖扣,男人唯一的首饰!”
“为什么感觉有点娘呢?”
“当然不会,法式衬衫的双叠袖不配袖扣怎么能体现它的独特呢?袖扣这本就是从古希腊时留下来的传统,商务装的必要配件。正是为了展示漂亮的袖扣才要将袖口露出来,然后才有了所谓领袖风采。
而且必须得是珠宝级的,像那种银袖扣和塑料纽扣都是初入社会的菜鸟才会这么选择,你应该学着如何像一个真正的贵族,这样才更好融入到整个体系中来。”
哈雅再次充当了他的小百科全书,除了长出一大截的袖口之外,法式衬衫的的衣领也要比普通衬衫多出8至12毫米,这样才能确保衬衫领高于西装领子一定的高度,充分展示这种衬衫露出西装时,两种面料和颜色对比之下高贵挺拔的气质。
阿布教给他怎么花钱,这个女人教给他如何做有品位的男人。
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字,如何花钱和如何有格调的花钱,而不是土豪式的一掷千金。
“服了,你为什么对男人怎么了解?这完全看不出来是一个单身贵族该掌握的知识。”
“你也说了,我是贵族。就得从小学习相关的技能,就拿你练手好了。”
哈雅拽着他来到宝格丽的门店,直接在男士专柜挑挑拣拣,在没有问过他意见的前提下就已经吩咐服务员包好之后,开单子了。
陈渤也只能拿着开好的单据前去付款,价钱倒不是很贵,1700欧。直接刷卡、签字搞定。
就在他准备拿好收银单据准备离开时,旁边收银窗口的吵闹声引起了他的注意,一对华人小情侣正在和收银员争执什么,只是一个讲中文,一个讲法语,完全是驴唇不对马嘴,根本没法交流。
陈渤挤了过去,经过一番沟通得知他们是从国内来度蜜月的新婚夫妇,刚买了块浪琴手表,付钱时遇到点麻烦。但又不通法语,英文也只限于日常对话,所以现在就僵持不下。
陈渤便自告奋勇对那表情极其不耐烦地法国收银员道“你可以说英文吗?我可以做翻译。否则你们这样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