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武学界秘辛(2 / 2)

加入书签

徐浩峰谈兴很高,甚至开始比划了起来,兴致勃勃的说道:“其实中国武术各门派的所谓招式,在我看来就像是分水石,就是说,我这个石头,有我自身的形态,我只要一摆,不管你水的力量又多强大,你到了我这,你就得往两边走。”说着,他摆了几个动作,太极、形意的拳法信手拈来,显然对拳法研究很深。

刀姐颇有兴趣的听他讲着,时不时认真的点点头,曹平看的出来,她又拿出那套心理学方面的招数了,这就有点奇怪了,她和徐导套近乎是想干嘛呢?

徐浩峰继续说着:“我要拍的这个电影,和港式的最大区别,就是他们是武打,我这个是交手,就是意味着在打的时候,你的胳膊是碰在一起的,像共同搭起的一个桥梁,这个是交手,交手了之后,就形成了一个杠杆,形成了杠杆之后,杠杆一变,再去打,就是说,这个是中国武术的特点。所以,在拳、脚、兵器的对战方面,几乎都是这样。”

曹平也认真听着,徐导并不是只讲给廖凡和宋佳听,也是在讲给自己听。当然,他说的不一定对,很多地方也有些片面,但这是他对武学的理解,对动作设计的要求,而自己要做的,就是在他这种要求下,设计出合理,美观的动作。

徐浩峰说的兴起,对曹平笑道:“你应该了解我说的意思,在宗师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讨论过拳理和兵器之道的关联。”他们在讨论这些关于武学的东西,也是为了让两位主演,尤其是廖凡更加快速的了解功夫的深层含义。

曹平点点头,笑道:“没错,我比较认同徐老师的说法,中国的拳脚功夫是脱胎自战场杀人术,而且很多拳法本身其实就是枪术或者剑术。”其实徐浩峰已经对武练之道研究的很深了,但文练之道却是武学的另一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没有入门,是无法了解其中真意的。

廖凡听的很认真,他问道:“我前面和梁老师学拳的时候,他就跟我说过拳意的事,但只是提了一句,没有详细解释,是不是你说的这个意思?”

曹平点头说道:“拳意其实就是发力方式,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但有人领进门是最重要的事,为什么很多拳法都失传了?其实有些拳法的招式还是保留下来了,但缺的就是拳意,也就是发力方式的传承断了,发力方式不对,那拳法怎么练都练不出来。以前在武术传承里叫做传秘诀,有的秘诀是练功夫到一定的程度,一个提纲挈领的东西,有的就是非常技术化的拳意。拿保存比较完整的形意拳举个例子,比如你入形意门五年,终于学到了师傅的绝招,开始练崩拳,但练了十年,练得身强体壮,但一拳崩出,却始终没有师傅厉害,到了第十年,师傅终于把最后一个秘诀传给了你,崩拳并不是出拳,而是出枪,那感觉一下就对了。”

“出枪?”廖凡不懂,疑惑问道。

徐浩峰解释说道:“形意拳本就是脱胎自岳飞的枪法,崩拳练的就是扎枪的劲儿。以前师傅带徒弟,都要留一手,就是怕徒弟学会了不养师傅,这是一辈子的活计,以前的时候,拜师学拳,没给师傅家干几年活,连看拳的资格都没有,而且不敢有意见,但凡有半句怨言,立马撵走,为的就是试徒弟的性格。像这种例子有很多,就像太极拳的起手式。”说着,他两手摊掌,左手抬起,右手虚按,继而左手圆润抚向右侧,缓缓按下,而右手转为抬起。

见廖凡迷惑,徐浩峰笑道:“这个起手式,其实是剑法,以前的剑都是双手剑,存在换手的问题,而太极拳的这个起手式,就是长的剑把换了一下手,是典型的用剑的动作。”

宋佳也挺感兴趣,听得很是着迷,笑着说道:“这说法我还是头一次听到,真是长见识了。”

徐浩峰说道:“这个不是我分析出来的,而是在民国时期,吴氏太极拳出现在大众视野,在武学交流会上,他的拳架子一亮,当时武术界的老师傅们就认了出来,说这吴氏太极拳的拳意其实是剑意。”

廖凡听得很是起劲,这种武术界的秘辛,在平时是绝对没有机会听到的,而这也让他对中国传统武学有了更深的了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