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赏析(二)(1 / 1)

加入书签

第43章赏析二

【题目】秋游记事

周末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我们坐上了前往白山景区的大巴车。

一天下来,感到身体特别疲惫,不过,我进行过一项数据分析,发现了爬山对人体的好处:

根据测定数据,假如以每小时2公里的速度在山坡上攀登30分钟,消耗的能量大约是500千卡,相当于游泳45分钟或在健身房做50分钟运动。爬山过程中,需要按照一定的呼吸频繁,并逐渐加大强度,心率保持在120~140每分钟。爬山前10到15分钟饮水400至600毫升,在爬山过程中,根据出汗量合理均匀补充水分。

根据受力分析,上山时需要重心前倾,重心每前倾增加3度,身体负荷做功减小5%。因此,上坡时需要向前上方倾斜,弯腰收腹,稳步踏地前进。用全脚掌着地,可以额外提升25%稳定性,而且使用了更多的大肌肉来支撑身体,疲劳度也能减少10%。

使用登山杖,将双腿的负荷均分于上肢,使得能量得以合理应用,避免浪费,约能节约1/3的体能。在坡度大于30度时,使用z字形爬山可以将需要身体最大力量降低55%,虽然总体做功相似,但是根据负荷疲劳感知公式,疲劳度可以大幅下降,由此充分得利用了体能。

风景区绿化覆盖率95%以上,绿化面积4.2万亩,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公式,可以计算得到每天吸收2800吨二氧化碳,放出2100吨氧气。因此风景区的空气氧含量比闹市区高5%,人体呼吸作用效率能提升8%,可以额外产生8%的体能。

下山时,膝关节呈弯曲姿态,负担全身的重量和向前的冲击力,产生更大的压力和摩擦力,劳损程度比平地行走提高45%。下山速度每提升2米每秒,膝盖受到额外10%的冲击力,相当于每走一步受到成千上万吨重量打击。因此下山需要保持速度小于3米每秒,在遇到弯度大于45度时,更需要额外降低至少50%的速度。合理的姿势是上半身微微凸腹屈膝,重心稍向后移,步速缓慢,步幅小而稳妥,重心转移频率降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