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三潮水玄月飞鹰(一)(1 / 2)

加入书签

——————————

六十年代中期,纵观中国近代历史,从一八四零年的第一次**战争开始,到一九四五年抗日战争结束,整个被动和屈辱过程的一百零五年中,中国遭受到的各次大规模侵略,都是从沿海地区发起的,而中国经济发达地区重要的工业基地,差不多都建立在沿海一带,从某种意义上说,海岸线是我国的经济战略生命线。

这个实际情况,无需经过多少研究,只要稍微对中国历史有些了解便会知道。

而这时的国际形势又是怎样的呢,为了后来者更清楚地掌握和理解,在这里,咱们必须花一些笔墨做一点说明:

冷战时期,处于战略科技两极顶峰的美国和苏联,相继确立了这样一种战略思想,由携带核武器的战略轰炸机,对敌国领土和战略目标,进行先发制人的核轰炸,以摧毁其军事经济实力和抵抗意志。

这种战略思想,极大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军事形势。面对冷战两级的双冲压力,中国必须考虑如何应对残酷的挑战,维护自身的主权和国家安全,中国面临选择,中国必须选择。

党中央、毛主席,根据对国际形势的分析,提出来:我们要备战!为了备战,就要巩固国防,大力发展三线建设。

巩固国防,加强备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把一些重要的国防军工生产的企事业单位,从沿海一带,搬迁到三线进行建设。

这样,使得我国整体工业建设变得强大,而且,在整个建设格局中,本着改变过去所有重要部门互相挤在一起建设的习惯,要化整为零,分散建设,越隐蔽越好。

最重要的是,避免战争一旦爆发整体毁灭的败局,这项工作,由国防部,国防工办,国家第三机械部大规模地,有条不紊地,对外是绝对机密地展开。

****

三线,即位于我国腹地,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七百公里以上,距离西南国土边界上千公里,同时,三线大多处于地形隐蔽的山区,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

从一九六四年开始,也就是我国进行大山线建设初期,中国利用地域广阔的优势,在十三个省、自治区开始了大规模的、有计划,有建制的战备工业基本建设。

这是一项极其宏大的事业,就如燃烧的大火遍地燃烧起来,汹涌澎湃的洪水波涛翻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