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上刺刀(1 / 2)
略微沉吟,胡万里才接着道:“将扬小毛叫来,汉武港要建立鸽信通讯,再吩咐赵长福,派调拨一些工匠过去,先在汉武港弄个简易码头出来,以便运送补给。”
李健应了一声,才问道:“给他们多少火器?”
“火器无须太多。”胡万里随口说道:“中小号弗朗机炮四十门,火枪一百枝,弹药给五个基数就行。”
“是,少爷。”李健说着便起身敬礼,转身退出。
胡万里呷了口茶,这才看向薛良辅,含笑道:“佐卿这一下午可是在摸他们的底细?”
“底细倒不用摸,各自的履历上都记载的清清楚楚。”薛良辅含笑道:“属下之前从未去过九边,也未经历过战事,对营伍制仅是耳闻而已,特意跟他们闲聊了一下午。”
微微一顿,他才接着道:“营伍制武官不是世袭,而是临时任命委派,事了,则取消职衔,即便是镇守一方,也是如此,他们所言倒是不虚,若是就此回去,参将游击之衔必然是马上撤掉的。
还有一点,属下弄错了,总兵、副总兵官均以公侯伯都督充之,参将、游击、把总等官亦多充以勋戚都督等,这是立国之初的情形,如今,总兵官皆由五军都督府世袭官员充任,来小琉球的这些武官多是五府的世袭官员。”
什么意思?总兵官不值钱了?胡万里微微一蹙眉头,如今文官当权,五军都督府的实权早已削弱殆尽,受制于兵部,沦落为可有可无的机构。形同累赘。
薛良辅说到这里,打住了话头,他跟几个参将游击一通闲侃,这才的知,这总兵官虽说是二品大员。但这地位却着实低,与文官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总兵官到兵部令敕封,对同为二品的兵部尚书要行跪礼,作揖都会被斥责为非礼!这话他还真不敢说,实是有挑拨之嫌。
微微一顿。他便转移了话题,道:“少爷身为镇守总兵官,直接听命于兵部,而卫所官员则直接受听命于都司,小琉球增设三卫只会听命于福建都司,不在少爷的管辖之内。随着这批营伍官员之后,大批的卫所武官和府县文官亦会接踵而来,文官还好说,卫所官员前来将会带来不小的麻烦,他们会大量圈占屯田。”
“有什么麻烦的,来人一概不见。”胡万里语气轻松的道:“增设小琉球三卫,朝廷不可能绕过咱们。必须的征询咱们的意见,咱们就以征安南为借口,拖,拖个两三年再说,从现在起,朝廷官员一律不见,就说我去南洋考察去了,至于文官,两府六县的规划,需要时间勘察划界。应该不会早早就派官员前来,就算来了,也仍然是一个字,拖!”
打发走薛良辅,胡万里也无心再画图。起身到院子里缓缓散步,以征安南为借口,拖,最多也就能拖个两三年时间,朝廷如今穷于应付西北,不敢在东南兴兵,一旦西北局势稍稍安稳,必然不会再允许他拖,的祸水西引,让朝廷彻底的平定西北,小琉球才有拖延的机会。
欲让朝廷彻底平定西北,唯一的法子就是为朝廷提供大量的火器,让朝廷看到一劳永逸解决西北的希望,让朝廷看到东兴港对朝廷不遗余力的大力支持,否则以嘉靖多疑猜忌的性格,不会允许他安逸的发展。
为朝廷大量提供火器,火炮还好说,毕竟铁模铸造的产量大,也不受气候温度影响,但火枪却是个大麻烦,东兴港的锻造工匠虽然多,但锻造火枪的速度却一直很慢,一杆火枪至少也要一个多月,而最耗时间的便是枪管内壁的钻刮,因为手工锻打的枪管不规则——不是纯圆,枪管锻造成形之后还需要用钻头将枪管钻大钻光钻圆,然后再用四棱的钢条将枪管内壁刮光刮净,仅仅是钻、刮两道工序,就要耗费一个月时间。
必须的改变火枪的生产现状,缩短火枪的工期,否则根本无法满足自身和朝廷的需求,更别说指靠火枪的售卖赚钱了。
对于火枪的各道生产工序,胡万里如今是相当熟悉,锻造方面他指导不了,但枪管的钻刮,应该是能够改进的——水力钻床,这玩意不要说是军事迷,就是喜欢看小说的都知道,如果能够鼓捣出水力钻床,火枪的产量必然能够极大的提高,水力毕竟不是人力,可以二十四小时工作的,这工期至少要提高三成。
得马上将水力钻床弄出来,明天就带人去查勘一下河流情况,胡万里停下脚步,看了一眼月色,这才缓步踱到门口,问道:“杨小毛来了没有?”
杨小毛早就来了,见他在院子里踱步,不敢打搅,一直在门外静静的候着,当即便迎上前敬礼道:““属下在。”
“进来罢。”胡万里随意的说道,随后便折回了书房,落座,呷了口茶,他才道:“东兴港港口太小,不适宜后继发展,我准备将大本营迁往汉武港——就是小琉球南端的打狗港,东兴港将作为火器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暂时要封闭起来,禁止人口的出入,这段时间,你派人清查一下,有不放心的,挪动一下地方,港口进出的船只,特别是商船和渔船,都要加大控制以及监控力度,保证消息不外泄。”
“属下遵命。”杨小毛干净利落的应道。
“还有,汉武港要建立信鸽通讯。”胡万里接着道:“也需要有人监视,这事你尽快安排。”
次日一早,胡万里带着几个扈从沿着东春园门口的白河一路西行,白河不大,也就十米左右宽,水流还算平缓,不过,沿河而上几里路,水流便渐渐急了起来,河床也窄了起来。不过几米宽,河上开始零星的出现碾房,确切的说是水碾房。
水碾房在后世很难看到,但在这个时代,小河小溪上却随处可见。东兴港的稻米全部都是这条白河上的水碾房碾出来的,胡万里平日里对碾房并不在意,不过,这时看到碾房,他却是颇为兴奋。
一路向上又行走了三四里路,他才原路折回。在距离火枪锻造作坊不远的一个碾房停了下来,见的碾房里有人在碾米,他微微笑了笑,吩咐道:“去人通知张四器,着他带几个表现灵活的工匠过来。”
水碾房里碾米的是一个老者——老周头,虽然胡须已有些花白。但看起来仍甚是健硕,略微诧异的打量了胡万里几眼,他便客气的搬出一把椅子,热情的招呼道:“走累了?歇歇脚。”
胡万里笑着接过椅子,看了看碾房里的一副箩筐,含笑道:“这一担稻谷,老丈挑的动?”
“老了。不中用了。”老周头笑道:“如今只能挑大半挑了。”
胡万里笑了笑,道:“一石稻谷可以碾多少米?”
老周头含笑道:“咱东兴港都是上好的稻谷,一石可以碾百斤稻米。”
听的这话,胡万里微微点了点头,接着道:“老丈家里几口人,一个月要碾多少稻米?
碾米本就枯燥,难的有人陪他拉家常,老周头兴致颇高,絮絮叨叨的道:“家里八口人,老伴走的早。没过上这好日子,家里两小子,老大两口子三个娃,老二去年年底才娶了媳妇,这一个月要碾两石半谷子呢。顿顿大米饭,吃的溜儿圆,放在以前真是不敢想......。”
五个大人,三个小孩,一个月才两百五十斤米?胡万里狐疑的看了老头一眼,他可是清楚的很,这时候的人因为油水不足,肚量大的很,一众工匠一顿吃一斤米,根本就是寻常事,微微沉吟,他才问道:“两石半谷子够吃吗?”
“足够了。”老周头笑道:“刚来的时候不够,非要三石不可,如今肉多了,饭量都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