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末(2 / 2)
随后朱伟迪陆续巡视了城内各军营,按照表现陆续送去大量的年节慰问品。不小小拉拢下人心,他总觉得这皇帝宝座坐得不安心。
卢象升办事一向是认真负责,他招募的四十名参谋人才很快到位,在朱伟迪给他的戚家军老兵帮助下,选兵工作也进行得很顺利,已经在北直隶和山东招募到了近八千合用的青壮。按照他报上的行程安排,到明年二月底,两万新军就会全部就位。
文官们没有想到朱伟迪给卢象升的兵额有那么多,再一看通州这地方离京城也太近,那么多人放在那,有威胁京城安全的可能,于是连番上书要求把练兵的地方挪一挪。朱伟迪没辙,只好答应他们的请求,让卢象升把练兵的驻地改成了保定。
就是孙承宗那边招兵工作展开得要慢些,孙承宗启用的头号旧部大将马世龙到现在还在赶来京师叙职的路上,蓟州镇总兵的位置还是由辽东将门的老将赵率教把着。
对这个宁夏将门出身的马世龙,由于柳河之败,朱伟迪对他观感不佳,不过翻了翻兵部的档案,稍有些经验的将军都被卢象升挑走,而偌大的一个大明朝现在也没几个合用的将军,这样的军将也只能凑合着用。
忍无可忍之下,朱伟迪只得直接赏了秦良玉十万两银子,下了道圣旨要求她在西南问题解决后就火速带白杆兵进京。虽然新军的战法武器会先进些,不过就战斗力而言,自然还是白杆兵这种百战老兵靠谱点。
春节前,孙承宗和蒙古左右两翼终于达成了协议,双方都答应停战,维持现有的地盘不变。双方都答应在大明和后金间保持一种偏向大明的中立,答应不会主动攻击后金,更也不会跟着后金来打劫,也不会为后金带路,还会为朝廷通风报信,后金出现颓势时他们会帮助明廷攻击后金。
作为要支付的代价,除了必要的口粮,朝廷还给了蒙古大把的丝绸、茶、京城产的烈酒和棉布等生活物资,给予林丹汗每年十五万两,右翼诸部合计每年十二万两多一点。
这种岁币一般的玩意,在朱伟迪看来实在有点耻辱。不过现在大明军队数量和质量都下滑到惨不忍睹的地步,实在没有能力把边墙守得密不透风。在这种情形下,开打容易,砸下去大把的钱消灭蒙古和后金也不是很难,只是肯定会让北方的百姓遭殃。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
蒙古左右翼的问题算是基本解决,剩下的朵颜三卫地区那些乱七八糟的蒙古部落却依旧是个大麻烦。
朵颜三卫是大兴安岭以东,直到女真地区,北抵黑龙江流域,南临西拉木伦河的广大地域。这地区的蒙古部落已经经历多次变迁,成分很复杂,大明立国以来,这些人和大部分蒙古人一样,都是时叛时附,现在后金崛起,其中有半数的部落已经彻底依附后金。
对在辽东附近的朵颜三卫地区的蒙古人,朱伟迪也只得让孙承宗尽力去拉拢,用粮草等好处去收买,能拉拢一个是一个。
至于针对后金的粮食禁运,朱伟迪也懒得去卡死,有晋商在,要断绝那个走私贸易很难,那些边军、蒙古人和晋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对朝廷的禁令在边墙那里能起多大作用,他实在没有什么信心。
再说,把后金逼得狗急跳墙也不好,反正有的是钱粮,只需要些时日,新的有战斗力的大明军队就会批量出现,消灭后金也不急于一时。
朱伟迪办的酒精提炼工坊,很快被分出一部制酒作坊,产出的烈酒销量倒是不错,对这笔银子朱伟迪也没看重,把从各地召回的太监弄了一大批去督办制酒工坊。断了他们的财路,总是要给点补偿。
锦衣卫很快上报了个让朱伟迪有些哭笑不得的消息——那些赐给蒙古人的银子,大有通过边市的烈酒买卖流回大明的倾向。
这蒙古人嗜酒如命的名声果然不是假的。
临近年末时,登抚袁可立再次上书,请求扩编登莱的水师,朱伟迪看了看,直接准了他这个提议,还拨给他二十万两银子。他是不大信任登莱体系的官僚们,不过这也无所谓,让他们去胡整也是能练出一批水手的,等大权在握时,这些水手便是北方海军的基石。
袁可立还在折子里提议进一步和朝鲜接触,要求朝鲜在围攻后金中出力。
朱伟迪对这一提议一直含糊其辞,他现在巴不得朝鲜进一步倒向后金,到时出兵把朝鲜国拿下,也勉强算是师出有名,省得到时那些儒生们聒噪。
西北的流民的情况厂卫还未彻底查清,不过零星的消息已经陆续传来,有些州县的旱情十分严重,已经出现了不少的流民,州县官员手里粮钱不多,勉强接济一下,之后便是任由流民四处讨食,完全没有向朝廷上报。
好在朱伟迪在登基之初发军粮时,拨往西北的粮食便很多,之后又陆续运去了一大批充实各州府粮仓,暂时应该不会有大问题。
综合了蒙古、大明内地和辽东的情报,朱伟迪才发现大伙其实都在遭灾,灾情还都不小。
这次小冰河期的恶劣气候不光影响了东北亚局势,其他地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问了问那两传教士,朱伟迪发现欧洲大陆此时也是硝烟弥漫,就拿葡萄牙来说,此时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共国王,正在和英荷两国打得不可开交,战火都波及到了东南亚和中国沿海。
朱伟迪这才发现,海上马车夫荷兰人现在风头正盛,葡萄牙人在澳门现在自身都难保,他想要的海军雇佣军短期肯定是没法北上,澳门当局最多能派几个铸炮和懂得训练火枪兵的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