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一节 图谋(2 / 2)
“贝勒尔将军,”小格鲁菲兹迟疑了半响,最终还是说道。“舍姆王室至少会受到教会那边的保护和帮助,恐怕……情况没您说的那么糟糕吧。”
“教会?”贝勒尔这一次脸上就不止是冷笑了。“亲爱的小格鲁菲兹大人,您恐怕也对格鲁尼这一次的内战……过程有所耳闻吧。您觉得,这是不是对您这个问题的最好回答?”
格鲁尼的拜伦发动了内战——按照当代人类的逻辑,这是无可辩驳的叛乱。但是教会却保持了缄默,甚至在内战的过程中宣布中立。
“这个……”小格鲁菲兹眼睛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火花。不过贝勒尔确实是在死盯着对方,所以将这个细节收之眼底。他的脸上的微笑更加浓了三分。
这番见面最终结束的时候,小格鲁菲兹客客气气的向贝勒尔告辞。如果说他之前上门求见的时候是十分客气,那么现在已经达到了十二分。贝勒尔当然也同样客气的送别,甚至亲自一路送到门口。
“将军大人。”等到小格鲁菲兹走得远了,罗宾这才问道。他刚才就在门外,而谈话的贝勒尔和小格鲁菲兹又没有刻意的放低声音,所以他听得很清楚。“您刚才……”
“嗯,算是做好一个后手准备吧。”贝勒尔说道。“没有格鲁尼那么好,但是也是一个不错的目标。”
“将军大人,可是……”
“原本是打算借着‘生病’的机会,亲自去贝鲁人的地盘上一趟的。”贝勒尔回答道。“可是,格鲁尼这块肥肉真的太诱人了,所以不知不觉的浪费了这个机会。哎,”他叹了口气。“贪心真的是人类的大敌啊。也幸好小格鲁菲兹也在鹰隼城,否则的话,大概会错过一个机会的吧。”
“您是打算……”罗宾有些犹豫。
“我们提比略一共和四个国家接壤。”贝勒尔用一种似乎刻意装出来的无所谓的口吻说道。“北方的格鲁尼,南方的瑞恩,东方的图兰和舍姆。如果想要开疆拓土的话,只能从这四个国家着手。现在这四个国家中,情况最糟糕的是瑞恩。可是呢,瑞恩和我国缔结了神圣的盟约,这是双方在教会见证之下签订的……撕毁盟约……恐怕会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至于舍姆和图兰……这两国向来比较亲密……同时和我国订有和绿皮作战的攻守同盟……尽管这个盟约已经成了空话,但是怎么也是一张遮羞布。事实上,假如我国发动战争什么的,恐怕这两国会第一时间缔结盟约对抗。那就变成了以一敌二……这样一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我们只剩下格鲁尼一个方向可以选择。当然了,说这么多,归根结底是我们国家自身不够强大。否则的话,就没这么多顾忌。”贝勒尔轻声的叹了口气。
“您说过,格鲁尼还有另外一个好处,那就是地利。”罗宾补充道。“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每得到一块的新的领土,在增加税收,扩充国力的同时,还添加一份守卫国土的责任和负担。但是格鲁尼这边的情况却恰好反过来。如果我们能夺取格鲁尼南部的领地,那么由于易于防守的地理条件,使得我国北方的防御兵力反而能够缩减。在增加国力的同时,还能减少国家的负担。”
“没错,就是这个原因。但是……”贝勒尔突然说道。“虽然格鲁尼是最佳方案,但是诸神依然给了我们其他的选择。你可能听说了,最近,由于和精灵一族贸易路线的冲突……使得舍姆和图兰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图兰人甚至陈兵边境,以武力相威胁……呵呵……得到和精灵贸易路线的控制权,对于国家的意义绝不下于得到一片广阔富饶的领土。这样肥美的蛋糕……就算是历来亲睦的舍姆和图兰,也会发生争斗吧。”
“将军大人,以舍姆和图兰目前的情况,如果真的最后述诸武力,那么舍姆取胜的机会可谓是微乎其微的。”罗宾提醒道。“而且,正如您刚才告诉小格鲁菲兹的一样……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事情,舍姆王室也就失去了控制国家的能力了吧。再肥美的蛋糕,也没有命重要,这是一个常识不是吗?这场战明显是打不起来的。”
“这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判断。”贝勒尔笑了一下。“但是,这是聪明人才能做出的判断。而舍姆那位摄政的王太后……不管是军事还是政治方面,都不是聪明的人。”
“您的意思是……”
“还记得贝鲁人独立战争的过程吗?与其说那是一场战争,不如说那是一场武装游行。”贝勒尔说道。“如果说他们没有在舍姆宫廷中……甚至是王太后本人身边收买了什么人……哪怕连白痴都不相信吧。以那个女人过去表现出来的判断力和眼光,如果有一个被收买的人在耳边不停的进行怂恿……依我来看,至少这场你说的‘打不起来’的战争,爆发的可能性是一半对一半。”
“啊……”罗宾终于明白了贝勒尔的思路。而他也意识到贝勒尔的长远算计。
“将军大人,如果再一次被图兰打败。那么舍姆分崩离析指日可待。到时候我国……”
“嗯,格鲁菲兹恐怕也早就看出这一点。如果舍姆分崩离析,那么那个国家,就会变成餐盘中的一碟肥肉,供强者食用。而这其中看上去能分到最大份额的人,就是新生的贝鲁人公国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他或许会占据舍姆大部分国土,取代先前的舍姆王室,建立起自己的统治。”
贝勒尔的口吻平静而轻松,但是话中却不自觉的流露出血腥的气息。哪怕用常识也能判断出来,这个“取代”的过程绝不是什么和平正义的,必然伴随着千万人的鲜血和尸骸。
“而我们,”贝勒尔看着罗宾,回答道。“将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至少一个省份的新国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