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君子津(2 / 2)

加入书签

历代汉军多在这里开垦,俺答部以前也多有经营,仅在云内与丰州两处,便开田地万顷,连村有数百。

这些地方,当然是优良的军屯所在,不过眼前荒草遍野,寒风呼啸,蒙古人对此地的经营太粗糙了,可挖掘力道,非常的强。

钟素素盘算着来年如何在这片地方经营,随行的民政部屯官也非常激动。

他们个个道:“此处灌溉便利,地力肥足,大可种上春麦与莜麦,甚至稻谷。一些不利灌溉之处,也尽可种上杂粮杂豆高粱,此地为天赐我大汉之所。”

因为土地实在广阔,他们建议钟素素采用轮耕制,一大片地方种麦,一大片地方种豆,然后又有一些地方种甜菜、油菜、苜蓿等物,最后又轮过来。

作为民政部屯官,他们广习《齐民要术》等农书,轮作法,代田法,闲耕法等等,个个娴熟于心,知道休耕肥田的道理。

而肥田作物中。豆科作物天生便具有固氮的能力,这比化肥什么其实还好。毕竟人工肥料成本高,而且又污染水源与空气。长期使用还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扳结。

古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齐民要术》便有说,美田之法,绿豆、小豆底为上,麻、黍、故麻次之,芜菁、大豆为下,强调作物轮作的必要性,并记述了当时的轮作顺序。

当然。中原人多地少,再怎么轮耕,对土地肥力的损害还是大的,所以历来积粪非常重要。

很多地方更使用粮豆间作的手法。沟里种麦,垄上种豆,这当然小家子气了些,也是因为土地少,所以用精耕细作的手法。

而且这样一来。到时某些大型器械便不能用了。

塞外土地连片,大可以豪气些,此时豆料与苜蓿不单只是肥田效果,还是马匹食料,可充为马粮。减少正宗粮食的消耗。

便是有时饥荒了,苜蓿一样可以充作人的口粮。

土地广阔,又多是旱地,还可使用马耕,中原历代使用马耕较少,除了获取马匹不易,便是各家土地少,用马的支出远大于牛耕,这时马种也略差了些。

不过靖边军有大量的马匹,倒不存在这个问题,以大量的挽马配上耦犁、耧车等大型器械,或许短短几年之内,便可达到大将军要求的尽快获得更多粮食的要求。

看着这片土地,钟素素也是心旌摇曳,她道:“不错,此处便为都护府粮仓,来年开荒造田,我们不但要造很多田地,还要力争当年就播种收获,让军屯自给自足,到十七年,此处便是金秋麦浪!”

……

这日,钟素素冒着风雪,又来到了大黑河与黄河汇集处的原东胜卫旧址。

眼前一个残破的城池,不过看残墙高近十米,城周边长近十六里,可看出东胜卫城往日的雄伟。

此城为洪武四年正月所设,以故元枢密都连帖木儿等自东胜州来降,诏置失宝赤等千户所,命伯颜帖木儿、答海马里卜兰歹、也里沙朵列图、阔阔歹等为千户,升东胜卫指挥佥事程暹为卫指挥使。

而在东胜卫东面有云川卫,东南面有镇虏卫,玉林卫等,明英宗时,“土木之变”,东胜诸卫全部弃守,内迁边内,被弃的东胜卫诸地于明嘉靖十一年被西土默特部占据,现在归于靖边军之手。

看着这风雪笼罩的城池旧址,还有远处黄河滔滔,夹着冰凌,钟素素等人心潮澎湃,塞外旧城,将在他们手上一一恢复,汉军之威,将重新布于塞外。

身旁一赞画兴奋道:“此城复设后,我靖边军将直控黄河中段,并护土默特大量肥田草场。可虑的是,现山西镇马匪多,又有套内鞑虏,隆冬河套黄河基本封冻,皇甫川、灰沟村一带冰情直入,恐这些匪贼践冰直入!”

钟素素正想着什么,此时闻言厉声道:“他们敢!果真如此,本将将率白虎军踏平他们老巢,杀得他们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靖边军四大将能坐到眼下位置,个个皆非慈悲之辈。钟素素看上去文静细柔,其实一样心狠手辣,任何人敢践踏她的心血,她都不会客气。

一行人最后来到君子津渡口,此处可谓千年古渡口之地,位置却在喇嘛湾以南附近。

黄河到了这里,已经彻底进入开阔地带,河水宽阔流速颇缓,形成一片适宜渡河的河滩地,传闻唐贞观三年,便于君子津地置河滨县,东临河岸十五步,与河阔仅一里。

看着眼前黄河,一赞画道:“《水经注》有言,汉桓帝出巡塞北,由此渡河北进。《魏书》载:冬十有二月癸亥,西巡至云中,北猎野马于辱孤山,至于黄河,从君子津西渡。此渡口极为重要,控制君子津,我军上可往河套,宁夏镇,下可顺黄河直下,入山西,进陕西。数万强军自由如心,高屋建瓴,坐视风云幻动!”

与众将一起,钟素素大笑起来,风雪席卷而来,拂起了她的发丝。(未完待续)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