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五章 轻敌与苦战(1 / 2)
武将捉对厮杀更经常是在步战中发生,骑战最通常的形式就是迎面对冲,过马一刀。
因为骑兵的冲击依靠速度,二马相错的瞬间交换不了几招。马身错开后,敌手是生是死,那是身后同伴的事情。骑兵的眼睛只需要盯住正前方,尽量在第一时间将看得到的敌人砍倒,不需理会其他事情。
要是在大队骑兵对冲的时候突然减速,带马回旋,就算不被敌人乱刀砍死,也有可能被自己人撞倒后踩死。加速冲击的骑兵就如同山洪,顺者生,逆者亡,非人力所能改变。
不过,眼下这一仗,虽然双方也排了阵型,有完整的战术和计划,但毕竟不是大规模的骑兵战。当王羽和孙策不约而同的放弃了初衷,开始作对厮杀的时候,整齐的队列就此崩溃,场面变得混乱起来。
但这一切都和王羽无关了,这一刻,他的眼里只有对手。
他放开了缰绳,纯以双腿控马,将手中长槊挥舞得风车也似一般,劈头盖脸的向孙策砸去。乌骓知道主人心意,四蹄翻飞,步伐很小,频率却极快,竟是沿着无形的轨迹兜起了圈子。
二马盘旋,这也是骑战的一种模式,和后世的空战有些相似,谁能更先一步的绕到敌人背后,就能占据更大的主动权。在这个过程中,战马的素质和骑手的骑术,都会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惜的是,王羽没能在依靠机动力占到上风。
乌骓虽然是千中挑一的宝马良驹,孙策做为一方之雄,胯下战马也非凡品,虽然素质比乌骓稍逊,但奋力狂奔之下。却也是和乌骓跑了个首尾相衔。两匹宝马一边喘着粗气,一边发出愤怒的咆哮,哪里像是马?倒像是两头愤怒的雄狮。
王羽手中长槊也压不倒孙策的画戟。
戟这种兵器的历史很久远,礼记中记载:弓、丈、矛、戈、戟并称五戎。在华夏,戟做为强力兵器盛行于秦汉时代,在唐代以后渐渐被淘汰,成为了仪仗用品。
而在西方,得到了东方的传承之后,演化的斧枪。在中世纪盛行一时,一直到了火枪出现之后,依然有着相当的应用程度。闻名遐迩的西班牙方阵中,出了火枪和长枪之外,列装程度最高的就是斧枪。
戟被淘汰。主要就是因为,这武器对使用者的要求太高了。戟的攻击方式很多,导致戟法的招式也很繁杂,最通常有招式就由剁、刺,勾、片、探、挂、磕、铲等数十种,使用起来需要相当的技巧。
同时,戟是斧、矛合一而来。也是重兵器的一种,对力量的要求也很高。至于速度,使用任何兵器,速度都是不可或缺的。戟的招式多,变化的余地也大,如果变招的速度足够快,威胁自然成倍增加。
张颌说用戟的武将。不是高手,就是菜鸟。就是这个缘故。
孙策就是个高手。
槊和戟的区别就在于,槊对力量的要求更高一些,戟则是更重技巧,按照常理,王羽应该在力量上占据优势才对。
不过,从最初的一次兵器碰撞开始,两人始终是平分秋色的局面,王羽固然双手发麻,从孙策颤动着的眉毛看来,他同样没在硬碰硬中占到什么便宜。
旧的战术无效,就更换新的战术,两人都是当世名将,应变都很快。
孙策的画戟一紧,招式的风格顿时为之一变,他削减了磕、扫、剁、砸这样大开大合的招式,变招在小范围内展开,啄、探、刺、削,一支画戟灵动万方,如同雨中飞燕般快捷,如同穿花蝴蝶般轻巧。
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这样的打法非常好看,像是在跳舞或者杂技表演似的,可只有身在局中才能最真切的体会到,飞舞翻腾的戟影中,到底蕴含着怎样的杀机。
王羽招架得很辛苦。
穿越之后,一开始他差的是内劲,也就是力量,得了徐荣的传授之后,他欠缺的就是技巧了。
虽然做为特种兵,他的技能相当全面,什么东西拿到手里都能变成武器。不过,这个时代的华夏传承没有断过,无论秦汉还是春秋战国的群雄,统治者们都是以华夏的君主自居的,不会如蛮族一样,专以毁灭传承为乐。
武术自然也不例外。
王羽的技巧虽然也不错,但和名将们千锤百炼的专精技巧,就差得多了。
孙策的戟法不是很快,但他充分发挥了戟的威力,一招一式,看似节奏分明,招架不难,但几乎在每一招之后,都蕴藏着无数后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