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九章 单骑催锋(1 / 2)

加入书签

两万骑到底是个什么概念?

包括很多军中宿将在内,绝大多数人都是说不出的。

只有在汉武帝在位的那个追亡逐北,封狼居胥的时代,万骑以上的动员才比较频繁,但依然算不上司空见惯。

异族入寇中原,时常也是动用数万骑兵,但那往往是很多个部族一起行动,数万骑兵分布在广阔的边境线上。少数重要据点,可能面对数千骑兵,大部分的小县城,顶多只能看见数百牧人罢了。

虽然是数万,乃至十万骑兵,但分得散了,压力其实就没那么大,给人带来的震撼效果,自然也要差上很多。

真正面对两万以上,集结在一起的骑兵,看着他们呼啸而来的场景,胆小的人当场就会吓得各种失态。

那是很恐怖的景象,就算用山洪海啸来形容,都有所不足。

那些天灾毕竟只能局限于一隅,只有运气差到极点的倒霉蛋才会被卷进去,而非现在这样,躲都躲不开。

铁骑仿佛一道洪流,将沿途的一些都席卷而入,拍成齑粉,望之则怖,触之则亡!

沿着与大河并行的官道,两万胡骑呼啸而前,汹涌澎湃处,甚至已经超过了大河。

河冰的碰撞声,湮灭了马蹄声中;

滔滔的奔流声,被胡骑猖狂咆哮的叫嚣声所淹没!

“呼……喝……”这是胡人特有的战号,用最简单的音节,表达出最恐怖的意义。据说。这所谓的战号声,是他们模仿草原的狼嚎而来。

狼是草原人最怕的猛兽。成群结队的饿狼,轻而易举的就能将草原上最勇猛的勇士撕成碎片。因为恐惧。所以崇拜,进而模仿,于是就有了这嚎叫似的战号声。

嚎叫声就像是最恐怖的信号,哪怕是最恋家,在官兵征税拉丁时都不肯离去的人,远远听到这恐怖的声响,也会不顾一切的逃出家园,远远逃开。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种嚎叫声代表的是什么。那是毁灭一切的气息,那是让一切重返蛮荒的呼号!

时隔数年,继当年鲜卑、乌桓的大入侵之后,胡骑的嚎叫声再一次出现在冀州大地上。沿着武皇帝为了调集物资,召集军队讨伐匈奴所修建的,宽敞结实的官道,呼啸而来!

面对声势惊人的胡骑,赵云感受到的不是恐惧,而是愤怒。

大好中原。岂容胡虏嚣张?

武皇帝修建的官道,是这些野兽能踩踏的吗?

大汉的子民,是这些禽兽能残害的吗?

勾结胡虏,横亘大汉数百年的众多世家。到底教出了何等无耻的一群子弟啊!

与太史慈分开后,赵云一路南下,在灵县与呼啸而来的胡骑正撞在一处。

遭遇很突然。却不出赵云的预料。

冀州不是王羽的地盘,自然也没有驿站、烽火台这类能迅速传递信息的系统。斥候。发现胡骑之后,就算侥幸躲过胡骑的追杀。也没办法用比胡骑前进还快的速度,将信息传递回去。

胡骑的大队人马完全占据了官道,从小道走,既远又崎岖,就算是单人轻骑,也没办法更快。匈奴人要么不来,既然来了,那么,不期而遇就不可避免。

“又有人来送死了,哈哈,还是个长得很俊的小白脸,别用弓箭,用套索,生擒了献给且渠大人,定然重重有赏!”

屠各部就是南匈奴的王帐所在,自汉武时代后,匈奴没落,鲜卑崛起,南匈奴就内附到了并州休养生息。

如今族人不但会说汉化,中原的风俗习气也沾染了不少。至于溜须拍马之类的,本来就是他们与生俱来的本领之一,倒是和中原化没多大关系。

胡人的军事化程度不比中原那么正规,他们的作战配合,主要是在渔猎中形成的。作为先锋的,并非都是王帐单于的嫡系部队,而是各部族中,精选出来的弓马娴熟的勇士。

这群人自恃勇力,进入中原后,又一路所向披靡,沿途郡县无不紧闭城门,满城军民只能站在城墙后,一边瑟瑟发抖,一边绝望的向外观望。

领头的当户清楚的记得,当两万大军通过一个叫乐平的城池时,由于道路有些狭窄,大军通过时耗的时间就有些长了。浩大的声势,将此城的主官名叫牵招,据说是个很有名的名士,生生的给吓晕了过去。

要不是单于已经决定好了行程,要求所有人路上不得耽搁,必须全力赶往目的地,这一路抢过去,用不着攻城,就能抢个钵满盆肥。哪儿象现在这样啊,一路只能跑,跑,跑的,顶多杀几个不开眼挡路的笨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