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2章 黄金年代(2 / 2)
高适连个功名都尚未取得,对王昌龄这种说法虽并非全然赞同,但此刻也笑道:“张相国纵使拔擢贤良,可天下贤才何其多也,未必能够尽皆得任用。我一介无名之辈,去和别人争抢岂不是自找麻烦?若是真的被这些消息蛊惑得一走了之,大帅知人善任之名天下皆知,回头我再厚颜回来时,哪里还有位子?”
这就是很豁达的大实话了。杜士仪知道两人心意已定,自是放心任用。自此案头文牍悉付王昌龄,节度巡判悉付高适,而之前从陇右本地征辟的薛怀杰和陆炳松二人本为奏记和衙推,他就将颇有功苦的薛怀杰拔擢为推官,一时间,原本还有些嘀咕杜士仪左右亲信文官都是外乡人的陇右士子不禁为之一振。
须臾半月,杜士仪听闻密报,突然不告而亲自巡视清点仓廪,在发现两个管库军卒盗卖军械后,将人当众斩首,回到鄯州都督府后仍余怒未消,令左右幕府官及各军将校联手整治。
他出镇陇右这两年间,因大多数时候都是一片平和安宁的景象,故而少有杀人立威,最近的一次还是鄯城小吏赵庆久以战况紧急诓骗无辜平民田地,被他传令在县廨门前立时斩首示众。如今又是两颗人头落地,各地司职仓廪者自是为之股栗,王忠嗣趁机在军中推广兵器记名簿,但凡发给箭矢兵器等全都严格登记,甚至连一弓一矢亦登记姓名,操练或是巡查完毕后入库,若遗失便追究罪责,在严格的管制下,军中渐渐少有军卒斗殴。
而军中战马亦是在饲养上严加管理,伤病皆要登记,每季一次考核,优者赏,劣者责以军法,拖沓不用心者顿时销声匿迹。
这一天,当杜士仪从临洮军回来时,便忍不住对同行的王昌龄和高适说道:“忠嗣治军之严,我到如今才算是真正领教。他知兵却不贪功,治军尚严不尚宽,因此将卒凛然,不敢逾越,军纪比从前何止好了一倍!如今临洮军一万五千人令行禁止,如同一人,即便战事乍起,也不至于失了预备。”
“所以说,大帅可是从牛大帅那儿抢到了宝贝!”王昌龄打趣了一句,突然看见不远处的鄯州都督府门前,一个人看见他们过来后,竟是一溜烟冲上了前,他就立刻出声提醒道,“大帅,恐怕有什么急事!”
杜士仪也认出了那是吴天启。吴天启的慧黠因袭了其父吴九,平日也很稳重,这会儿却露出了如此神情,他就知道事情恐怕很不小。果然,吴天启冲到马前连施礼都顾不得便直截了当地说道:“大帅,是洛阳的二十一郎君来了。二十一郎君说,除服之后前往探望朱坡京兆公,却不料恰逢京兆公重病……”
此话还没说完,杜士仪登时大惊失色。他初到这个世上时,身边只有杜十三娘一个亲人,可能够到嵩山求医,靠的是杜思温慨然资助,而后他能在京兆府试夺下解头,又挫败王毛仲之子王守贞的阴谋,亦是杜思温露面京兆府廨为他撑腰之故。就连状头及第后,杜思温在京兆杜氏祠堂中对那些族人的告诫和提醒,也奠定了他在京兆杜氏年轻一代中第一人的地位。这么多年了,他也不知道受过杜思温多少提携,多少帮助,没想到今天却陡然听到这样的坏消息。
他几乎想都不想便策马狂奔,到了都督府前滚鞍下马后就三步并两步冲了进去。吴天启反应稍慢去追时,竟已经追不上他的人影。
王昌龄和高适就更加来不及了,两人眼睁睁看着那主仆二人抛下他们和其他人消失在了视线中,高适便若有所思地对王昌龄问道:“少伯,不是听说大帅家中父母早亡,唯一的叔父也已经过世几年了,如今这位朱坡京兆公是……”
高适离家前往两京游历的时间很短,而王昌龄为了一个进士硬生生在长安砸进去了五年岁月,最后因为资质运气无一不错而最终金榜题名。所以,王昌龄对于樊川京兆杜氏之事,倒是颇有了解:“朱坡京兆公,是京兆杜氏这些年中最德高望重的人,当年官至京兆尹,又是嗣韩王妃的父亲,故而在京兆杜氏说是一言九鼎也不为过。早年间,大帅应该曾经得其提携教导匪浅,故而在长安时常常前往朱坡山第拜望,据说一直都尊称一声老叔公的。”
当杜士仪匆匆来到王容的寝堂,认出那个身穿素服,面露戚容的青年时,他便意识到,得闻消息后自己最担心的那件事,应该还是发生了。他闭上眼睛竭力稳定了一下情绪,这才缓步上前叫了一声黯之。杜黯之一路从长安紧赶慢赶过来,只用了区区七八日,两股磨破疲惫欲死,此刻见到杜士仪顿时哭拜于地。
“阿兄,老叔公……仙去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