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七章:开庐闻剑(1 / 2)

加入书签

金阳十月,时令深秋,正合盘点一年收获的时候。

天眷地养,好坏已成定局,是笑是喜,是忧是愁,人们都要积极准备迎接酷冬,同时享受最最悠闲的假期。亿万里苍茫大地之上,各个城市村寨之间人来人往,彼此交换,彼此恭贺,共勉亦或安抚,所讲所述尽带有总结意味,并有几分瞻望。

收获是另一轮播种的开始,凡间如此,修家如是;谷物如此,因果亦如此。就像轮回环套着环,其间纵有分别,不过时段略分早晚,衔接紧密与否。唯一相同的是,当种子从人们手中洒向大地,均带走希望与期盼,并有一个事先设定好的目标。

是大获丰收,还是小富即安?是见证心中所想,还是延续下一步猜测?不论是哪种,总归需要有个想法。

“你的想法是什么?”

站在剑庐前,逍遥王神情不见逍遥,凝声问道:“开棺验尸,最多只能证明大先生遭人所害;凶手是谁,该如何处置,能不能处置,该由谁处置,可曾考虑清楚?”

剑庐,因剑尊埋骨于此而被命名,听着清幽稍带凌厉,与大先生气质颇有几分相近。剑庐为庐,建造自不能奢华亮丽,而是按照先生遗言,极尽简朴之能事。

正当中一座三丈宽台,普通青石为基,周围镶刻着百余把飞剑,形状各异姿态不同,意指剑尊所修之道。台前有阶,台上四柱同做剑形,承顶盖草,宛如山间纳凉幽亭。其下一座小小坟包,圆顶上接一把断剑,给这座简陋到到寒酸的草庐增添几分锐意。也有凄凉。

那是大先生的剑,是剑尊留给人间、除赫赫威名之外的唯一实物。

降临之战,大先生孤身转战百万里,断百剑斩百人,自己的本命法剑也断成两截。如今剑锋不知去向,留下半截断剑、被精心打造成整个守护禁法的阵眼。不离不弃陪伴主人。

大先生遗骸,对修士而言是一种敬畏与思念,但对妖兽来说,那是赤裸裸的天材地宝,掘地千尺已不畏难。当剑尊不再拥有生命,躯体会在岁月的打熬下慢慢消散,最终将一生吸收天地灵气反馈自然。在此漫长过程中,无论风吹雨打、世事变迁,真正无怨无悔的只有那把断剑。没日没夜释放杀意,威慑任何觊觎此地的宵小。

此剑被大先生寄养千年,曾无数次割取强敌之头,与剑尊间的联络更是紧密不可断绝。如今虽然是断剑,虽然离开了主人的手,但如有人试图亵渎剑尊遗骸,此剑仍将破誓杀人,再现昔日尊威。

剑者。被剑修视作与第二条生命;严格算起来,大先生并非纯正剑修。但其在剑道上的造诣谁敢质疑?按照道理讲,这样一把看成赤胆忠心的剑,早该升华不似凡铁;然而不知道为什么,它始终没能如枪王的枪那样,真正拥有生命。

望着那柄剑,恍惚间人们似能看到。断剑上方浮现一条桀骜身影,踩剑疾驰笑傲星空,奔向永无止境的未来。

可惜那只是假象,剑尊不再,空有一柄破剑长随。便是威力提高十倍,百倍,千万倍除日夜嚎哭空对西风,又能做些什么?

似乎感受到了人们的疑惑,风自剑庐中穿过,经过断剑被劈成两半发出呜呜的声音,有些清凉,有些寂寞,有些骄傲

有些孤独

“有些事情,不能想得太多。”

隔着老远,十三郎恭恭敬敬朝剑庐方向磕了三个头,站起身,淡淡回应道。

“只管去做就是。”

周围,几百人静静肃立,几百双眼睛盯着剑庐,脸色各异。主动或者被动地,一些人学着十三郎的动作、正以同样恭敬的姿态匍匐叩拜,神情恭敬、略带几分茫然。

小不点听到过许多剑爷爷的故事,因从未见过真人,只能凭周围的气息增加感受。小不点两旁,三卡,黄花女姐妹、霞公主、牙木、夜莲,甚至包括鬼道等诸多修为精深的大拿,均以后辈礼节表达敬意。

“这么重要的事,居然要走一步看一步,唉”

要开棺,首先需要破除禁制,在不将其损坏的前提下、将那把带有灵性的剑请离。

当初为了剑庐安全,道院与燕尾族不仅派驻修士镇守,还将此处禁法做成死禁。换言之,假如真有人凭外力强行不敬事,最坏的结果是守卫被杀光、剑庐禁法抵挡不住,会自爆将此地化作飞灰,以免剑尊遗骸被亵渎。

设想不可谓不周全,如今却带来极大麻烦,为保证开棺安全进行,几方不知出动多少精修探讨专研,耗时足足一年才确定方案。此时此刻,剑庐内正有阵师忙碌,谨慎地按照事先规定好的步骤破解禁阵,不敢有丝毫差错。

破阵需要专业阵修去做,而且需要时间,在此期间,周围人只能耐心等候。等待中,逍遥王叹息悠长含混,道出了绝大部分人的心声。

“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居然没什么人反对”

开棺之事传遍天下,剑庐四方皆有人观看,人人神情肃穆。就剑尊身份而言,修真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类似例子;再考虑到当前六方联盟,其撮合者萧十三郎恰恰是力主此事的人,影响可谓深远。

参加六方会谈的修士全员到场,道院学子结阵于当面,两侧伴群英荟萃,身份一个比一个重要,总数不下三百人。

燕山老祖破关而出,咔吧神师不惜亿万里赶来,还有魔宫三名长老,作为四方星域代表的黄花女姐妹、左宫鸣,还有灵域内各大势力的主要代表可以毫不夸张的讲,此时聚集在剑庐前的这些人,左右着妖灵大陆、乃至沧浪星的大局。

“走一步看一步。总比干等着什么都不做来得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