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三章 伟大的起点(中)(1 / 2)

加入书签

如果把珠江水系比作一条长龙,那么南北盘江和红水河,便是龙脚龙尾。龙脚是南北盘江,在三江口汇聚成龙尾——红水河。

他们先沿着南盘江而下,这一段河面滩陡、流急、水浅,稍微大点的船就无法通航。为解决这些问题,沈括提出在水流较急或渠水较浅的地方,设立‘陡门’……把渠道划分成若干段,装上闸门,打开两段之间的闸门,两段的水位就能升、降到同一水平,便于船只航行。

沈括不愧为千年才出一个的科学天才,陈恪虽然与他不谋而合,却无法像他那样,利用自创的‘隙积术’和‘会圆术’等数学方法,精确计算出河道地形、水准高度等工程所必须的数据。

陈恪虽然比沈括多了千年的见识,而且昔年在学校时,还是数理化尖子,也用了好半天才看明白,原来所谓‘隙积术’,是二阶等差级数的求和法。而‘会圆术’,则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

这方法,欧洲人要过好几百年才掌握,而在中国,更是空前绝后的!

谁也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琢磨出来的。不过陈恪已经不再惊叹了,因为合作这半年以来,他早就见惯了任何技术难题,总在这妖孽面前迎刃而解。且这厮与世人不同的是,别人靠经验来解决问题,他却靠数学和逻辑!

而且这厮涉猎之广,耸人听闻,他对天文、地理、数学、物理、化学、地质,气象、地理、农学和医学,都有着深厚的兴趣和不浅的造诣……考虑到他只有二十六岁的年纪,可见这厮有多恐怖。

要问谁是大宋第一才子,陈恪一定选这家伙,而不是自家大舅哥。他甚至一度以为,对方是跟自己一样的穿越者,而且是理科博士穿越。甚至数度出言试探。弄得沈括一头雾水——人家可是地地道道的宋朝人。

好吧,不得不承认,有些人就是天才,一千年才出一个的天才。你说陈恪有什么理由不保护好他?当然,还有另一位恐怖的科学达人苏颂……

从他们抵达军营的第一天,陈恪就宣布,他们享受最高规格的警卫,仅次于大帅范镇。而高于自己。至于一应待遇也是如此。很多人,包括他们自己都不理解,堂堂大宋状元。数万大军的副统帅,为何会如此重视这两个不起眼的官员?

苏颂还好理解些,虽是散官。但毕竟是馆职,日后飞黄腾达也未可知。至于沈括就实在让人费解了……要知道,这货连进士都不是,他是靠他爹的恩荫才进入官场的。

但这是个科举的世界,官场上进士为王。就算孔夫子不得科第,谁也不承认他有真才实学。那些靠恩荫入仕的官二代们,一样是被鄙夷被排挤的货。

倘若爹在高位或者余荫犹在还好些,就怕沈括这种,爹死茶也凉的。那真是姥姥不疼、舅舅不爱。哪怕再兢兢业业、政绩突出,上司也视而不见。只有一种时候,上司才会看见他,那就是出了事儿要人顶缸……

提起这些年来,沈括那真是一把辛酸泪,十日道不尽啊。这次接到命令南下从军,他自然以为又是进士官们不愿接的苦差事。最后才落到自己身上。沈括暗叫晦气的,可军令如山,借他三个胆儿也不敢违抗。

只好诀别了妻儿、安排好后事,满心灰暗的南下,谁知一来到军营。竟得到如此高规格的礼遇,你让沈括怎么能不敢动?

虽然知识分子的臭清高。让他不愿意当面表达什么,但陈恪交给他的任务,全都超额完成,甚至陈恪没想到的问题,他也主动去解决,这就已经表明他的态度了。

而且随着接触的日子越来越长,沈括也越来越佩服这位新科状元。

能让科学家佩服的,只有另一位同样优秀的科学家。尽管陈恪远远称不上科学家,但他那超越千年的见识,真的只有超越的时代的头脑才能欣赏。比如苏轼就很佩服陈恪的无所不知,但他那颗浪漫的大脑,注定了不会去穷究枯燥的真理。所以陈恪也从没刻意向苏轼介绍过那些,超越时代的知识。

他的那些知识,真的只有沈括能理解,能欣赏,能接受。而沈括的那些发现和见解,同样也只有陈恪能真正理解、欣赏和接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